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文学艺术文学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第三版)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第三版)

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第三版)

定 价:¥36.00

作 者: 黄修已 著
出版社: 中国青年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学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0684060 出版时间: 2008-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522 字数:  

内容简介

  《创业史》刚出版,就急忙买来看,厚厚的一大本还要细细地读,读完了把笔记整理一下,就是讲稿了。第一遍全包干是1961年,给北京大学中文系第一届古典文献专业(五九级)上课。那时还是“三年困难”时期,饿着肚子紧张备课,居然支撑了下来。紧接着又给文学专业六零级、六一级讲这门课。再后来还给哪几个年级讲课就记不清了,反正在北大讲授现代文学基础课一直是我的主要教学任务;直到我离开北大,才与现代文学的基础课告别。我是很喜欢基础课的,当我已经没有机会再讲基础课时,还在一遍遍的编写教材,案前独坐,写着敲着,都好像还站在讲台上对着那一张张年轻的脸庞,讲述着自己的见解,不时地听到他们的笑声。我以为高等学校最重要的任务应该是办好本科。我做学生时几乎所有基础课都是著名的老教授亲自讲授的,这是深以为幸的。我后来也带硕士,带博士,深感有的人就是基础课没学好,虽然也能在某一点上钻得很深,他们的发展总是受到了局限。我一遍遍地讲课,也在一遍遍地积累着。最早的给古典文献五九级讲课的讲稿,有的至今还保存着。到了有机会自己来编教材,我的教材也可以说是一遍遍课堂讲稿的结集。从1984年的《中国现代文学简史》,到1988年的《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其后有《发展史》的修改版,再到现在这《发展史》的新版,都集聚着我长时间里教学和科研的成果。从1960年到现在,快要半个世纪了,这半个世纪中国社会都处于剧烈的震荡和变动中,人的思想变化之大,对历史(也包括文学史)的认识变化之大,说来令人感慨万千!

作者简介

  黄修己(1935- ),福建福州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曾任北京大学、中山大学教授。主要编著有《中国现代文学简史》《20世纪中国文学史(新版)》《百年中华文学史话》《中国新文学史编纂史(第二版)》《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史》《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方法论集》《赵树理评传》《赵树理研究》《不平坦的路》《张爱玲名作欣赏》等。《中国现代文学发展史》初版本被译成朝文在汉城出版,在香港有中国图书刊行社版。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章
“人的觉醒”和“文的觉醒”——五四文学革命
一、文学革命的发生
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批判封建伦理观念——进化论与文学革命——《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批判旧文学
二、胡适的重大贡献
胡适的政治取向——宣传实验主义——语言革命的主张——创立新的文学观念——《尝试集》、《终身大事》等创作
三、周作人的《人的文学》
文学内容改革的宣言——灵肉一致的人性论——文学上的人道主义——五四时期的主流文学观
四、文学革命的发展批判封建守旧派——文学语言转变的完成——与文化保守主义的冲突——对市民文学的批判——出现分化的势头
五、新文学的新面貌
现代散文的源头——诗体大解放——问题小说的提倡——易卜生主义和问题剧
第二章
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现代文学巨人鲁迅
一、《狂人日记》出世
鲁迅早期生平和思想——梦醒而无路的痛苦——没有超人,只有狂人——鲁迅小说的总序
二、《呐喊》和《彷徨》
五四运动前写的小说——农村题材的小说——不朽的阿Q形象——恪守封建伦理的妇女——被毁灭了的新青年
三、现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开创
为引起疗救的注意——直面惨淡的人生——向心灵深深掘进——环境和细节——现代小说的民族新形式——热烈与冷峻
四、《野草》等散文、散文诗早期的杂文——鲁迅的生命哲学——绝望也是虚妄——象征主义的艺术——回忆散文《朝花夕拾》
第三章
觉醒者投向社会的眼光——为人生派的文学
一、文学研究会主张文学为人生
标志性的历史事实——“人的文学”的两个方向——文学研究会和为人生的文学——沈雁冰的文学思想——创作方法的两重性
二、小题材里的人间关怀——周作人的散文
“人的文学”在散文领域的体现——小题材里的人间关怀——文化批判的重要贡献——知识性和趣味性——平和淡泊的风格
三、“爱”的歌手——冰心
女作家群的出现——“爱之歌”的领唱者——赞美自然天性——最早的问题小说——娴静秀美的艺术风韵
四、文学研究会的其他作家
从歌唱爱和关开始——许地山小说的宗教意识——王统照,美化不了的人生——庐隐的感伤,爱的失落——冷静地谛视人生的叶圣陶
五、乡土文学
乡土文学的出现——描写农民的苦难——继续批判愚弱的国民性——乡土文学的艺术贡献——废名的田园小说
第四章
觉醒者的自我张扬——为艺术派的文学
一、创造社主张文学为艺术
创造社在日本成立——张扬人性和个性——强烈的自我表现欲——反功利主义和唯美的主张——自叙和寄托——后来的转变
二、引吭高歌人的力量——郭沫若的《女神》等作品
郭沫若的浪漫气质——新诗的第一座高峰——泛神论的影响——展现人的巨大力量——非理性的因素——浪漫主义的艺术奇峰——小说、话剧等作品
三、性苦闷的直率告白——郁达夫的小说
写出人身上的“俗气”——青春期性苦闷的告白——“零余者”的形象——浪漫主义的情绪流小说
四、徘徊于灵肉之间
张资平等的性爱小说——单纯表现性心理——适应市民的阅读需求——风格接近创造社的作家
第五章
新文学的多方面发展
一、新诗艺术的多元化
自由体诗成为主流——《蕙的风》和爱情诗——杰出的抒情诗人冯至——主张新格律诗的新月派——闻一多主张诗的“三美”——象征派诗歌的出现
二、闻一多和徐志摩的诗
闻一多的诗——爱东方恬静的美——“三美”的实践——徐志摩的诗——爱、美和自由——偏重音乐美
三、李金发(鬟)的象征派诗
象征派诗的创始者——第二次“人的觉醒”——李金发诗的思想——象征艺术的创造
四、多种风格的散文
现代散文的个性化——朱自清等文学研究会作家的散文——《语丝》等社团的散文——报告文学的滥觞
五、田汉和初期话剧创作
话剧的起飞时期——“爱美剧”和“国剧运动”——个性解放主题的剧作——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大做翻案文章的历史剧
第六章
从人的文学到阶级的文学塑
一、左翼文艺运动的发生塑
阶级论文学观的出现——分化之势不可挡——大革命高潮中作家的“左”倾——左翼文艺运动的国内、国际背景
二、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无产阶级文学论争——左联的成立及其生存环境——左联的成绩和缺点——左联的解散
三、两种文学观的论战
人性论和阶级论的论战——梁实秋的“人性的文学”论——鲁迅等的反驳——“自由人”和“第三种人”——瞿秋白的“留声机”论——歌特对“左”倾思想的批评
四、左翼文学作品的出现
为革命而文学——想象革命——蒋光慈的诗歌和小说——愤激小说——左翼创作的转变
第七章
左翼文学的崛起
一、丁玲等早期左翼作家
从个性解放到阶级解放——殷夫的政治抒情诗——柔石等人的小
第八章 长篇小说和多幕剧的成熟
第九章 各放异彩的各类创作
第十章 抗战文艺和几个地区的文学
第十一章 抗战时期文学的重要收获
第十二章 建立“为工农兵”的文艺
第十三章 大转折前夜的文学
结语
本书参考书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