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言
第一章 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总框架
一、现行区域战略和政策的基本架构
1.四大板块的区域政策
2.扶贫政策
3.少数民族地区政策
4.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
5.各类保护区
6.正在构建中的四类主体功能区
二、形成的过程
1.与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的调整相适应
2.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进程相协调
3.区域生产力布局
三、改革开放后的主要区域政策效果评估
1.促进了整体经济增长
2.分工格局趋于合理化
3.形成若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增长极
4.扶贫效果良好
5.区域发展不平衡未能改变
6.资源与生态环境压力日趋加大
7.在某些领域还存在重复建设
8.地方过度竞争的问题
四、区域战略和政策的未来
1.树立科学发展观,制定新时期的区域政策目标
2.科学把握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框架结构
3.积极推进区域政策公平
4.探讨标准经济区划分的可能性
第二章 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战略和政策
一、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的背景和意义
1.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新挑战,迫切要求转变国土空间开发管理思路
2.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是对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丰富和完善
二、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发展要求
1.主体功能区的内涵和特性
2.主体功能区的初始划分及其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3.各类主体功能区的发展要求
三、落实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战略的体制和政策保障
1.理想的国土空间功能分工格局形成中的政府和市场
2.主体功能区的发展演变与政策激励和约束结构
3.体制保障和政策保障
第三章 针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专项扶贫政策
一、1978~1985年的中国贫困区域发展政策
1.以工代赈
2.“三西”农业建设
3.18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的确定
4.初步确定扶贫方针
二、1986~2000年的中国贫困区域发展政策
1.建立了以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为主要机构的农村反贫困组织
2.以县级行政单元为地域单元,确定扶贫标准和贫困县
3.完善扶贫资金筹集和使用的办法和政策
4.东西协作扶贫
5.建立对扶贫状况的动态监测
6.制定了反贫困行动的纲领性文件
三、2001~2007年的中国贫困区域发展政策
1.扶贫资金使用和管理政策
2.以村确定扶贫区域
3.扶贫途径
四、中国贫困区域发展政策的主要成就和问题
1.创造了贫困人口由2.5亿下降到2148万的历史壮举
2.开创了以经济高增长、城市化为依托的大规模的扶贫开发方式
3.转变贫困区域发展思路,实现从“救济”扶贫到“开发”扶贫
五、中国未来扶贫政策和工作的展望
第四章 资源枯竭型地区政策
第五章 生态功能区政策
第六章 增长格局和经济重心的演变
第七章 区域分工与合作
第八章 地区发展不平衡
第九章 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发展
第十章 长江三角洲经济区
第十一章 京津翼区域经济发展
第十二章 中国区域经济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新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