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佛教星云大师佛学著作集(佛学教科书 共5册)

星云大师佛学著作集(佛学教科书 共5册)

星云大师佛学著作集(佛学教科书 共5册)

定 价:¥188.00

作 者: 佛光星云
出版社: 上海辞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理论与研究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32625017 出版时间: 2008-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 页数: 920 字数:  

内容简介

  书名《佛、法、僧》:佛、法、僧三宝是佛教的信仰吣,从教主佛陀、教理经典、教团僧伽三个方面了解佛、法、僧三宝乃整个佛教的总纲,是了解佛教真义的第一步。学佛者应由根本信仰——认识佛、法、僧三宝开始,继而参照修学佛法的次第,循序渐进,成就圆满无上菩提。菩萨的意义内涵、实践次第以及修证方法,给予菩萨行者一个正确的依循方向。从观音、文殊、龙树、世亲、胜鬘、维摩等的事迹中,可以看到菩萨欢喜包容的慈悲性格和卫法护教的无畏精神;而现代高僧大德如太虚、慈航等,更一一树立了人间菩萨的楷模和典范。书名《佛教常识》:佛教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和发展,有赖于其独树一帜的思想、制度、礼仪、习俗、组织等等,佛教也因此对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至巨。《佛教常识》对佛教的基本常识作了简要介绍,如丛林寺院初始、建筑格局剖析、道场人事组织、共住清规制定、佛门称谓礼仪、典故用语源流、佛教节日意义等。同时对有关信仰正邪、教理释义、宗派形成、制度缘起,以及佛教历史文化、自然宇宙、生活仪礼、佛教与世学的应用等问题,皆进行了提纲挈领的解答,堪称佛教入门手册。书名《佛教历史》:佛教源干印度古国,流传至全球,成为世界宗教,其中以中国受其影响最为深远。在中国,两千年历史的佛教可分为六个时期:东汉至魏晋南北朝的经典翻译时期;隋唐的八宗并弘时期;五代赵宋的禅净争妍时期;元明清的宫廷密教时期;清末民初的净土经忏时期,以及21世纪的人间佛教时期。在对上述六个时期详尽阐论之余,《佛教历史》更就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地的佛教概况设专章说明,全方位地展示了佛教的历史。书名《佛教世俗》:佛教是入世的、积极的,所展现的是饶益有情、自利利他的大乘菩萨精神,《佛教世俗》秉承人间怫教精神,紧随时代发展脚步,将佛教种种精辟独特的看法,有关命运、风水、神通、法律、哲学、音乐、艺术、教育、环保、医学、心理、建筑、科学、管理等等,分门别类,娓娓道来,书中更就道德伦理、家庭生活、政治经济、感情处理、生涯规划、探病须知、临终关怀等人们日常所遇之诸多问题,以盘苦智慧为之指点迷津。书名《佛教义理》:佛教具有平等性、普遍性、必然性和永恒性的特质,而佛陀所说的宇宙真理更能让所有苦难众生得到清净自在和究竟解脱。然而,人们总认为佛法的妙谛如浩瀚大海般深广无际。《佛教义理》以平实浅近的语言阐述了佛教的各种教义,对于果报业力、烦恼涅檠等也有精辟明细的解说,可以说是学佛入门的重要基石。而本书附录选收的佛教作品,无论经文、论述、联语,抑或诗词、书信、偈言,字里行间不仅具有哲学的深湛,更具有文学的醇美,足令人寻味再三。

作者简介

  星云大师,江苏江都人,1927年生,十二岁于南京礼志开上人出家。1957年创办佛教文化服务处,后改为佛光出版社。1967年创建佛光山,以弘扬「人间佛教」为宗风,树立「以文化弘扬佛法,以教育培养人才,以慈善福利社会,以共修净化人心」宗旨,致力推动佛教教育、文化、慈善、弘法事业,并融古汇今,手拟规章制度,将佛教带往现代化的新里程碑。先后在世界各地创建二百余所道场,如西来、南天、南华等寺,分别为北美、澳洲、非洲第一大佛寺。并创办九所美术馆、二十六所图书馆、出版社、十二所书局、五十余所中华学校、十六所佛教丛林学院,暨智光、普门、均头等完全中、小学,美国西来、台湾佛光、南华及筹办澳洲南天等大学。2006年西来大学正式成为美国大学西区联盟(WASC)会员,为美国首座由中国人创办并获得该项荣誉之大学。1970年起,相继成立育幼院、佛光精舍、慈悲基金会,设立云水医院、佛光诊所,协助高雄县政府开办老人公寓,并与福慧基金会于大陆设立佛光中、小学和佛光医院数十所,育幼养老,扶弱济贫。1976年《佛光学报》创刊,翌年成立「佛光大藏经编修委员会」编纂《佛光大藏经》、《佛光大辞典》。1997年出版《中国佛教白话经典宝藏》、佛光大辞典光盘版,设立佛光卫视(现更名为人间卫视),并于台中协办「全国广播电台」。2000年创办佛教第一份日报《人间福报》,2001年将发行二十余年的《普门》杂志转型为《普门学报》论文双月刊;同时成立「法藏文库」,收录有关佛学之两岸硕、博士论文及世界各地汉文论文,辑成《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中国佛教文化论丛》各一百册等。大师著作等身,撰有《释迦牟尼佛传》、《星云大师讲演集》、《佛教丛书》、《佛光教科书》、《往事百语》、《佛光祈愿文》、《迷悟之间》、《当代人心思潮》、《人间佛教系列》、《人间佛教语录》等,并翻译成英、日、德、法、西、韩、泰、葡等十余种语言,流通世界各地。大师教化宏广,计有来自世界各地之出家弟子千余人,全球信众则达百万之多;一生弘扬人间佛教,倡导「地球人」思想,对欢喜与融和、同体与共生、尊重与包容、平等与和平、自然与生命、圆满与自在、公是与公非、发心与发展、自觉与行佛等理念多所发扬。1991年成立国际佛光会,被推为世界总会会长;于五大洲成立一百七十余个国家地区协会,成为全球华人最大的社团,实践「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长流五大洲」的理想。先后在佛光山、台北中正体育馆、香港红磡体育馆、洛杉矶音乐中心、多伦多星座大饭店、温哥华卑诗大学和平纪念馆、雪梨达令港会议中心、巴黎国际会议中心、东京国际会议中心等地召开世界会员大会,与会代表每次都在五千人以上;2003年通过联合国审查肯定,正式加入「联合国非政府组织」(NGO)。大师除屡获国家各级颁奖表扬外,国际上亦德风远播,举其荦荦大者如:1978年荣膺美国东方大学荣誉博士学位;1995年获全印度佛教大会颁发佛宝奖;1998年获美国西来大学荣誉博士学位;2003年获泰国朱拉隆功大学及智利圣多玛斯大学颁荣誉博士学位;2004年获韩国东国大学及泰国玛古德大学颁赠荣誉博士学位;2006年获澳洲葛雷菲斯(Griffith)大学颁赠荣誉博士学位。为促进世界和平,大师曾与南传佛教、藏传佛教等各领袖交换意见,1997年与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禄二世晤谈;是年五月获内政部、外交部壹等奖;2000年获颁「国家公益奖」,同年12月第二十一届世界佛教徒友谊会上,泰国总理乃川先生颁赠「佛教最佳贡献奖」,表彰大师对世界佛教的成就。2002年获颁「十大杰出教育事业家奖」,2005年获「总统文化奖-菩提奖」,肯定大师对国家、社会及佛教的贡献。2006年获香港凤凰卫视颁赠「安定身心奖」;世界华文作家协会颁「终身成就奖」;美国共和党亚裔总部代表布什总统颁赠「杰出成就奖」。1998年2月远至印度菩提伽耶传授国际三坛大戒及多次在家五戒、菩萨戒,恢复南传佛教国家失传千余年的比丘尼戒法。2004年11月至澳洲南天寺传授国际三坛大戒,为澳洲佛教史上首度传授三坛大戒。大师并积极推动国定佛诞节的设立,1999年由总统李登辉宣布将农历4月8日订为国定假日,成为佛教东传中国二千年以来首度国定佛诞节。1998年4月8日,大师率团恭迎佛牙舍利莅台安奉;2001年10月前往美国纽约「九一一事件」地点,为罹难者祝祷;回台后,同年12月,受邀至总统府以「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发表演说;2002年元月与大陆总书记江泽民达成佛指舍利来台协议,以「星云牵头,联合迎请,共同供奉,绝对安全」为原则,后组成「台湾佛教界恭迎佛指舍利委员会」,至西安法门寺迎请舍利莅台供奉三十七日;2003年7月,大师应邀至厦门南普陀寺参加「海峡两岸暨港澳佛教界为降伏「非典」国泰民安世界和平祈福大法会」;同年11月,应邀参加「鉴真大师东渡成功一二五○年纪念大会」;随后率领佛光山梵呗赞颂团,首度应邀至北京、上海演出;2004年2月,两岸佛教共同组成「中华佛教音乐展演团」,至台、港、澳、美、加等地巡回弘法;2006年4月应邀出席于杭州举办之首届「世界佛教论坛」,并发表主题演说,写下宗教和平交流新页。2004年应聘担任「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总会」宗教委员会主任委员,与基督教、天主教、一贯道、道教、回教等领袖,共同出席「爱与和平音乐祈福大会」,促进宗教交流,实际发挥宗教净化社会人心之功用;11月,与瑞典诺贝尔文学奖审查人马悦然教授及汉学家罗多弼教授就「佛教与文学」、「佛教与世界和平」进行交流座谈。大师对佛教制度化、现代化、人间化、国际化的发展,可说厥功至伟!

图书目录

《佛·法·僧》
上篇
第一章 佛的意义
第二章 如来十号
第三章 佛身
第四章 佛德
第五章 佛像的种类
第六章 他方佛名
第七章 娑婆世界教主释迦牟尼佛
第八章 法的意义
第九章 佛陀说法因缘
第十章 修学佛法的次第
第十一章 佛法的内容
第十二章 经典的来源
第十三章 译经事业
第十四章 僧的意义
第十五章 僧团的组成
第十六章 比丘尼教团
第十七章 六和敬
第十八章 声闻僧与菩萨僧的区别
第十九章 结夏安居
第二十章 弘法利生
 
下篇
第一章 菩萨道的起点
第二章 菩萨道的实践
第三章 菩萨道的次第
第四章 观世音菩萨的化世因缘
第五章 智者文殊菩萨
第六章 普贤菩萨的大愿
第七章 地藏菩萨的事迹
第八章 弥勒欢喜佛
第九章 艺术家马鸣菩萨
第十章 八宗共祖龙树菩萨
第十一章 破邪的提婆尊者
第十二章 唯识家无著大师
第十三章 干部论师世亲菩萨
第十四章 胜鬟夫人的十大受
第十五章 《维摩经》与维摩
第十六章 童男与童女
第十七章 现代菩萨的性格
第十八章 现代高僧大德的风姿
第十九章 菩萨道的经论介绍
第二十章 总论菩萨道
第二十一章 圆满菩萨道

《佛教常识》:
上篇
第一章 丛林寺院
第二章 寺院建筑
第三章 道场行事
第四章 寺政外事
第五章 寺院清规
第六章 宗教法令
第七章 法器法物
第八章 衣单僧物
第九章 各种称谓
第十章 学佛行仪
第十一章 丛林漫谈
第十二章 法事介绍
第十三章 婚丧喜庆
第十四章 佛教节日
第十五章 民俗神祗
第十六章 佛语典故
第十七章 生活法相

《佛教历史》:
第一章 僧团的成立与经典的结集

第二章 部派佛教的发展
◆附篇印度部派佛教概论

第三章 印度诸王朝的佛教
◆附篇 印度外道种种

第四章 印度大乘佛教的开展
◆附篇 印度大乘佛教学派概论

第五章 佛教的东传
◆附篇 中印佛教的流传

第六章 魏晋南北朝佛教史
◆一、魏晋佛教史
◆二、南北朝佛教史

第七章 隋唐佛教史与译经事业的开展
◆一、隋唐佛教史
◆二、译经事业的开展

第八章 中国大乘八宗的开展
◆附篇 一大乘八宗概论
◆附篇 二小乘二宗概论

书名《佛教世俗》:
上篇
第一章 佛教与宇宙
第二章 佛教与命运
第三章 佛教与神通
第四章 佛教与法律
第五章 佛教与哲学
第六章 佛教与教育
第七章 佛教与管理
第八章 佛教与科学
第九章 佛教与医学
第十章 佛教与会议
第十一章 佛教与观光
第十二章 佛教与环保
第十三章 佛教与农林
第十四章 佛教与艺术
第十五章 佛教与文学
第十六章 佛教与建筑

《佛教义理》
导言 佛教的真理
第一章 经藏
第二章 律藏
第三章 论藏
第四章 戒律
第五章 禅学
第六章 般若
第七章 四圣谛
第八章 十二因缘
第九章 五蕴
第十章 业力
第十一章 八正道
第十二章 因缘果报
第十三章 三法印
第十四章 缘起
第十五章 空有
第十六章 中道
第十七章 无常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