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学文库:死魂灵》在我国的翻译出版已经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了,鲁迅先生早在一九三六年就出版了第一个译本。这么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又出现了很多个译本,译者基本上都一一拜读过了,从中得到了很多的教益和启迪。但是,令人遗憾的是,有的译本实在难以令人满意,居然把这样一部传世经典译成了儿童通俗读物一般,居然把书中人物刻画、景物描写和人物心理描述等最为精彩的部分都给简化或者去掉了。特别是把果戈理独创的艺术表达方法——抒怀插笔也是一带而过,实在太可惜了,应该说这些抒情插笔是这部书的精华所在。而且在遣词造句使用语言方面,根本没有反映出这位语言大师在驾驭文学语言方面的非凡的天赋,尤其是在幽默讽刺,语言之诙谐、辛辣、俏皮、尖刻等方面所展示出来的巨大的艺术魅力和惊人的艺术效果。所以读起来,让人感到索然无味,干脆就成了报道事件的通讯文章了。更何况这部经典名著当年出版时,就已经被书刊检查机关这道鬼门关进行了删减和肢解,被弄得遍体鳞伤、面目全非了,书中一些发人深省的精彩词句,一些振聋发聩的段落或章节都被大刀阔斧地砍掉或者歪曲了。译者在反复研读不同版本的原著时,感到作者在某些关键的地方总是有些欲言又止,或者言犹未了,意犹未尽之处。作者在当时沙皇暴政和书刊检查机关的高压之下,又能如之奈何呢?而且听说如今在俄罗斯已经有人把《死魂灵》续写完了,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和鼓励。因此,译者在翻译的时候,突发奇想,可否根据原著创作思路、写作风格和表达方法,在完全忠实于原著的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和形象、遣词造句的技巧等方面,对原著被删改或歪曲的地方加以恢复呢?于是译者不揣冒昧,就向读者捧献出了现在这个新的译本,这也就是这个译本增厚的原因。译者并非太狂妄或太自不量力,因为译者根据几十年的翻译实践,一直认为翻译文学不是拍照、复印和照搬原文的机械性的语言转换工作,而是一种再创作,一种难度更大的创作,这次只不过是进行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实践而已。路是人走出来的,不经过实践,不经过实践的检验,谁又敢武断地说这样做未免太愚蠢或者太狂妄了呢?实践出真知嘛,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就让这个译本经过实践来检验吧,就让实践来做结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