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儿科学小儿体外循环学

小儿体外循环学

小儿体外循环学

定 价:¥190.00

作 者: 丁文祥 等主编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丛编项: 现代医学高级参考系列
标 签: 儿科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6285711 出版时间: 2009-01-01 包装: 精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91 字数:  

内容简介

  《小儿体外循环学》编排合理、通俗易懂、针对性强。在这次编著的第三版中继续保留这些优点,同时补充了一些新章节,一些章节原先的内容进行了更新。一些新章节阐述了小儿心脏外科学的创新性进展,包括先天性心脏病的微创手术、儿科体外循环支持、介入心脏病学、术中经食道超声动图、先天性心脏病的外科命名和分类学,以及心律失常的消融技术。此外,更新了心脏和大血管胚胎发生学的内容,增加了关于成人先天性心脏病领域中的进展内容。其他章涵盖了先天性心脏病外科的所有方面,均由本专业的专家编著。一些章节由原先的作者进行了更新,一些新作者根据其在专业领域的专长,也被增补进来。《小儿体外循环学》保留了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科学和其他相关领域的广泛性。每个章节都完整地综述了疾病的胚胎发生学、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措施等,并讨论了外科现代技术和最新进展。《小儿体外循环学》由50位世界著名专家共同编著,论述了小儿心脏外科学的病理生理基础、疾病分类、术后等基础内容以及该领域的最新进展。最新版经过全面修订、扩展和更新,内容包含了儿科先天性和获得性心脏病外科有关的各个方面。动态的论述、严谨的专业风格使得《小儿体外循环学》成为小儿心脏外科领域独一无二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丁文祥,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曾任上海市小儿先心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小儿心血管诊治中心主任,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院长。曾兼任5个全国和市级学术团体正、副主任委员,系国家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l97年丁文祥教授率先在我国建立了小儿心胸外科,首次为先心病婴儿在体外循环下行室间隔缺损修补术获得成功,是我国婴幼儿先心病外科的开拓者。长期从事小儿外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围绕儿科先心病诊治展开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并将小儿外科与生物工程相结合,设计研制了多种国产化医疗设备和医用修补材料,如小儿体外循环机、膜式氧合器及成套小儿心胸手术器械、先心病修复材料等,并在国内推广,是我国医工结合的典范。先后获卫生部、国家医药局、国家科委教委、国家科技进步奖等多项奖励;曾获卫生部十杰医生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第三届医学荣誉奖等光荣称号。曾多次出国访问考察,引进先进技术,推进我国小儿先心外科发展。发表论文90余篇,主编《小儿心脏外科学》,参编,《心脏血管外科学》、《胸心外科手术学》、《黄家驷外科学》等专著。苏肇伉,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现任上海市小儿先心病研究所副所长,曾兼任全国和市级学术团体副主任委员、理事和常委。从医40余年来,以其高超的手术技术先后为数千名患有先心病的儿童解除了病痛,挽救了生命。他参与创建了我国第一个小儿心胸外科专业;为攻克婴幼儿、新生儿复杂先心病手术的难点,他长期进行深低温停循环和深低温低流量体外循环技术的系列研.究,并在国内首先将此技术应用于临床;他在国内率先提出了先心病急诊手术的新思路,并为此进行了一系列相关的配套研究,最终建立了新生儿、幼婴儿急诊手术的规范和运作机制,大大降低了新生儿和幼婴儿体外循环手术后的并发症和死亡率,其成果在全国19省市推广应用。主持和参与了多项国家级和上海市的科研项目,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国家教委科技奖等多项奖励。曾获上海市十佳医师、上海市劳动模范、首届全国百名优秀医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发表论文290余篇,主编《小儿心脏外科学》等专著。朱德明,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20世纪80年代始专职从事体外循环工作,相继开展了深低温转流技术,不用血和少用血的体外循环血液稀释法,新生儿体外循环灌注,急诊体外循环,超滤技术在小儿体外循环中的应用,深低温脑保护等颇有影响的研究及临床实践工作。为全国20多家儿童医院培养了体外循环专业骨干。曾参与《小儿心脏外科学》,《兰锡纯心脏外科学》,《现代心脏外科治疗学》,《新生儿外科学》,《体外循环与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学》,《体外循环临床实践》等专著的编写。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SCI杂志2篇)。参加了国产氧合器及其他体外循环装备的研制,并作为主要参与人分别获得全国高披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曾先后多次赴欧美及中国台湾参加学术交流和学习。现兼任中国体外循环学会等多个学术团体的主任、副主任委员、副组长、常务理事及美国体外循环技术学会国际会员。并担任《中国体外循环杂志》等杂志的副总编辑、编委、学术论文评审专家。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小儿体外循环发展史
第二章 体外循环对机体的影响
第一节 体外循环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一、脑的发育、成熟和生理特点
二、先天性心脏病和脑发育
三、体外循环对脑的干扰和损害
第二节 体外循环对肺的影响
一、肺的发育、成熟和生理特点
二、先天性心脏病和肺发育
三、体外循环对肺的干扰和损害
第三节 体外循环对心血管的影响
一、心脏的初期发生
二、胎儿血液循环及其出生后的变化
三、体外循环对心血管的干扰和损害
四、心肌缺血中的一些特殊问题
第四节 体外循环对肾脏的影响
一、肾脏的胚胎发育
二、肾脏的功能发育
三、先天性心脏病与肾功能
四、体外循环对肾脏的干扰和损害
五、体外循环期间对肾功能的保护
第五节 体外循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一、消化系统的发育、成熟及其生理特点
二、先天性心脏病和消化系统发育
三、体外循环对消化系统的干扰和损害
第六节 体外循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一、血液系统的发育、成熟及其生理特点
二、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系统的特点
三、体外循环对血液系统的干扰和损害
第七节 体外循环对内分泌、代谢和电解质的影响
一、内分泌系统的发育、成熟及其生理特点
二、体外循环对内分泌系统和代谢的干扰和影响
第八节 体外循环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一、正常免疫系统
二、免疫系统的发育
三、体外循环与免疫
四、体外循环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防治
第九节 体外循环与全身炎症反应
一、全身炎症反应的发生
二、体液级联扩大系统在体外循环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三、细胞在体外循环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四、细胞因子在体外循环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五、其他因素在体外循环炎症反应中的作用
第三章 体外循环几个基本技术的原理和研究进展
第一节 血液稀释和儿童体外循环
一、患者的年龄和管道的选择
二、预充液
三、预充液中的血液
四、紫绀型病例的血液稀释
五、讨论
第二节 温度与体外循环
一、体温调节的生理基础
二、低温与心脏直视手术
三、低温的病理生理学改变
四、不同温度条件下的体外循环
五、体外循环温度调节治疗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三节 儿科患者的抗凝处理
一、药理学
二、抗凝血的开始阶段
三、抗凝监测
四、目标时间
五、体外循环中抗凝
六、肝素中和
七、结论
第四节 心肌保护技术
一、心肌保护策略
二、婴幼儿心脏手术中心肌保护的具体措施
三、缺血预处理和热休克
四、结语
第五节 体外循环的脑保护技术
一、体外循环预充与脑保护
二、深低温体外循环的脑保护
三、常温体外循环的脑保护
四、搏动灌注与脑保护
五、脑保护液
六、药物脑保护
第六节 肺保护技术
一、术后肺功能损伤的各方面表现
二、以往对肺功能损伤因素和机制的认识
三、肺功能损伤机制的研究与实施
四、心脏手术围术期肺功能损伤防治进展
五、结语
第七节 血液系统保护
一、血液系统生理
二、体外循环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三、体外循环的血液保护
第八节 消化系统的保护技术
一、消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二、体外循环对消化系统的影响
第九节 肾脏的保护
一、肾脏生理
二、早期肾功能检查
三、体外循环相关性急性肾功能不全
四、体外循环相关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预防
五、体外循环相关性急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原则
第十节 减轻全身炎症反应技术
一、体外循环技术和材料的改进
二、防止和减轻炎症反应药物的应用
第十一节 减轻全身应激反应
一、概述
二、体外循环中的应激反应
三、减轻体外循环中的应激反应的方法
第四章 体外循环的设备
第一节 概况体外循环的组成
一、体外循环硬件部分
二、体外循环软件部分
三、体外循环耗材部分
第二节 人工心(血泵)
一、滚柱泵
二、离心泵
三、轴流泵
第三节 人工肺(氧合器)
一、简史
二、气体交换和运输生理
三、鼓泡式氧合器
四、膜式氧合器
五、人工肺的综合评估
六、鼓泡式氧合器和膜式氧合器的比较
第四节 血液过滤器
一、发展史
二、微栓的来源
三、过滤机制
四、多孔滤器结构所用的材料
五、微孔滤器阻滞气栓的机制
第五章 体外循环灌注技术
第一节 插管和插管技术
第二节 预充液及其配制
第三节 体外循环灌注方法
第四节 特殊体循环技术
第六章 体外循环中常见问题和偶见问题及其对策
第七章 围体外循环的麻醉处理
附录
缩略语
索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