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经济转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国民经济的两大主要部门即财政与国有商业银行的支持密不可分,在渐进性的制度变迁过程中,财政与国有商业银行承担着主要的制度变迁成本。随着“强财政、弱金融”向“弱财政、强金融”格局的演变,制度变迁的成本分摊机制发生了变化,改革的成本从初期以财政承担为主逐步转变为以国有商业银行承担为主。这种转变固然与财政尤其是中央财政支配能力的下降而其职能不断延伸扩张,使收支产生不匹配导致较大的财政风险密切相关,但国有商业银行作为我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和货币政策的传导环节,成本的转嫁使国有商业银行积聚起巨大的金融风险,其典型表现为资本充足率的缺乏、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国际竞争力的下降等。现代经济的金融化特征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核心地位,决定了如不能及时、妥善的对国有商业银行存在的巨大金融风险加以控制和化解,那么在全面开放我国银行业市场、银行间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仅处于被动局面,而且有可能导致其风险的不断恶化,从而对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稳定产生冲击,有可能使多年改革的成果化为乌有。正因为如此,自1998年开始,我国对国有商业银行实现财务重组,通过发行特别国债、剥离不良资产等手段,使国有商业银行的财务指标趋于好转,但其产权单一、治理结构不完善、不良资产的产生机制等问题依然存在。为彻底扭转国有商业银行的这种局面,2003年10月在政府的安排和推动下,采取了以外汇注资、剥离不良资产和产权改革等手段多管齐下的方式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对国有商业银行进行股份制改造,我国采取了三步走的战略。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过程,同时也是原来存在于国有商业银行内的金融风险显性化的过程。国有商业银行是提供准公共产品的机构,同时也具有马太效应的负外部性,国有商业银行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中国经济转轨时期特殊的国有商业银行制度安排使国有商业银行成为“第二财政”,以及财政承担公共风险的职能属性等,所有这些都决定了财政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风险的主要承担者。补充资本金、处置不良资产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税负,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的三大主要障碍,同时也与财政有着更为直接、密切的联系,如何解决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不仅决定股份制改造的效果,而且也相应的引起财政金融运动的轨迹发生变化,诱发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导致财政金融风险的联动。本书主要围绕上述三个方面的问题展开对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如何导致财政金融风险联动的研究。本书共分7章:第1章:导论。本章主要介绍了研究的背景、意义、思路和方法,以及主要的创新和不足。第2章: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联动的一般考察。主要从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生成机理、我国财政金融风险的现状、财政与金融的关系、两种不同体制下财政金融风险联动的特征以及我国财政金融风险的互动传导等方面,以较为宽泛的视角对财政金融风险联动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考察。认为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形成是政治经济等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内生性因素也有外生性因素,成因十分复杂。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渐进的体制转轨中我国存在较大的财政风险和金融风险,财政与金融作为调节国民经济运行的两大主体,它们的载体均为资金和共同参与国民收入分配的共性,使两者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但同时在作用的领域、资金的性质、调控的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又决定了两者存在着矛盾和冲突,有各自不同的运行方式和规律。财政与金融之间这种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关系,在不同的体制下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由此决定财政风险与金融风险的联动呈现出不同的特征。我国经济转轨时期财政金融之间职能的错位、越位,使我国的财政金融风险联动不仅具有转轨国家的直接性特征,也具有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间接性特征。我国财政金融风险联动的路径是财政风险金融化和金融风险财政化两者的融合。第3章: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与财政金融风险联动。本章主要对我国经济转轨成本的路径演化,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动因、目标和实现路径,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风险分担以及必须妥善解决的问题进行了探讨。认为在我国经济转轨时期,在国家财政能力的下降的同时,金融的快速增长使我国经济转轨成本承担,由初期以财政作为主要承担者逐步演化为以国有商业银行替代国家财政作为主要承担者,而国有商业银行的重要地位、存在的巨大金融风险、政府进行成本收益衡量后的退出和推动以及加入WTO国际银行业的竞争压力等内部动因和外部动因的共同作用,使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势在必行。国有商业银行的公共性、具有马太效应的负外部性以及财政承担公共风险的职能等决定了财政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风险承担的主体,并提出为实现股份制改造的目标,必须妥善地解决好资本金补充、不良资产处置以及国有商业银行的高税负三个既是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主要障碍也与财政有着密切联系的问题。这三个主要问题的解决在财政和金融均存在巨大风险的情况下,成为财政金融风险联动的诱因。第4章:财政金融风险联动的诱因: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本章从银行资本功能的分析人手,考察了资本充足率监管的国际与国内标准,在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进行国际比较的基础上,探讨和分析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过程中,不同的资本金补充路径如何导致财政金融风险联动。资本具有消化吸收并保护债权人的利益、限制银行业务过度扩张并控制银行风险、维持市场信心和营业等功能,商业银行股东追求高资本回报的希冀、经营层扩大资产规模的冲动和高负债经营的特性都有可能促使资本充足率不断降低,为防止商业银行破产倒闭的外部性对社会经济产生冲击,确保银行业经营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并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国际组织及各国金融当局均制定了资本充足率标准,强化对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长期以来对资本充足率的漠视以及国家信用的替代、资产规模的扩张、监管当局的宽容、大量不良资产的存在,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远远低于国际银行业,这不仅削弱了其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同时也影响到存款人和社会公众对银行的信心,危及金融体系的稳定。因此如何补充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成为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的首要问题。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的补充有多种路径。从目前的实践看,主要有国家发行特别国债、外汇注资、发行长期次级债、引进战略投资者、增提普通准备金以及上市筹资等途径,在国家财政财力有限且存在巨大风险的前提下,这些不同的路径尽管对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补充的效果不同,但其结果要么是金融风险向财政风险的回归,要么是在减少财政风险的同时使金融风险的存在形式发生变异,形成财政金融风险的联动。第5章:股份制改造中财政金融风险联动的诱因: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本章在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状况考察的基础上,总结了不良资产处置和分担补偿的国际经验,并对不同主体分担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损失导致的财政金融风险联动进行了探讨。与国际上大多数国家的商业银行比较,不良资产存量大、增量不断产生的现实,使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相对较高,尽管其成因可以有多种解释,但其中只有少部分是由国有商业银行自身经营不善形成的看法几乎成为共识。国际上大多数国家在处置金融机构不良资产时,大多采取了多主体分担的方式,我国在财政自身存在较大风险的情况下,借鉴了不良资产处置分担补偿的国际经验,主要以国家财政、中央银行、资产管理公司作为主体来分担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损失,这些不同的不良资产处置损失分担主体承担损失的结局使财政金融风险产生联动效应。第6章:股份制改造中财政金融风险联动的诱因:国有商业银行高税负。本章主要在对国有商业银行税负进行国内外比较的基础上,考察和研究高税负以及股份制改造中税收返还为主的税收优惠政策如何导致财政金融风险的联动。税收作为国有商业银行的成本,与国际上许多国家比较,国家对国有商业银行实行的高税负和歧视性政策以及这种成本的不可转嫁性,使之承担了超过自身承受能力的税收负担,这不仅吞噬了其经营成果,形成资本充足率严重不足、不良资产消化能力下降以及国际竞争力缺乏等弊端,凝聚了较大的金融风险和金融支持实质经济能力的下降,同时财政为支持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所采取的一系列税收减免和优惠政策恶化了本已存在巨大风险的财政收支状况,形成财政金融风险的联动。第7章:股份制改造中财政金融风险联动的控制:对策与建议。本章主要从政府与市场职能的界定、财政体制与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和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人手,对财政金融风险联动的控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和建议。提出明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活动边界是控制财政金融风险联动的制度保障,通过财政金融体制的改革,增强财政的抗风险能力,构建有效的国有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并采取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统一税制降低税负以及强化信用制度建设等措施为财政金融风险联动的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