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

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

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

定 价:¥19.80

作 者: 何奕 著
出版社: 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区域经济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10889865 出版时间: 2008-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50 字数:  

内容简介

  《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的核心是在一个区域经济的空间结构里研究中心城市的动态发展机制及其区域效应。在《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的理论框架中,城市自身的发展与区域经济结构的形成与演化机制是紧密结合的,并在一个统一的空间结构里得到讨论。而正是在这样一个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的作用机制中,中心城市的区域经济效应才得以体现。任何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研究的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与协调问题的专门学科,区域经济学是相当年轻的。但经济学历史表明,人们为搞清空间问题,早就做过种种尝试,如比较成本理论、国际贸易理论,等等。而且,杜能、韦伯、帕兰德、霍特林、普雷德尔、克里斯泰勒、勒施和其他学者为空间经济分析作出了各种开创性的工作。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区域经济学还没有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直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区域经济学才作为地理区位一配置问题研究的分析框架被人们所接受,从而成为了一门独立的研究领域。目前,区域经济学已成了与城市经济问题、交通运输问题和自然资源问题等有着很多联系、具有众多研究领域的学科。它为解决随着经济学与地理学相交叉而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统一的方法。最初,区域经济学的许多领域都以一般经济学的理论为其理论基础,而其与经济学理论的主要区别在于正确地论述作为各种区位一配置现象之源地的地理空问。在后期阶段,区域经济学把重点放在地理空间的内在本质以及复杂空间经济系统的时空演化方面。显然,《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的选题和研究方法是遵循区域经济学的这一前沿发展方向的。虽然对于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问题,区域经济学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但对于城市、区域空间及其相互作用机制的研究却自区域经济学诞生开始就一直是其研究的重点。这些不同学派和不同角度的学术观点和研究成果为《上海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研究》的研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何奕,女,重庆人,200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西南财经大学国际商学院。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先后在《改革》、《宏观经济研究》、《财经科学》等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社科基金多项。

图书目录

0 导言
 0.1 研究对象的界定
 0.2 选题的意义与背景
 0.3 相关理论研究与文献综述
 0.4 研究框架与章节安排
 0.5 研究方法
 0.6 创新之处
1 中心城市经济发展的区域效应:理论框架
 1.1 基本概念辨析
 1.2 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化
 1.3 区域空间结构中的经济结构特征
 1.4 产业结构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动态作用机制
 1.5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区域内的聚集与扩散——企业的区位选择
 1.6 本章小结
2 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空间结构的历史演化
 2.1 古代上海:区域经济的边缘区
 2.2 近代上海(1842-1949):作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崛起
 2.3 改革开放前的上海经济发展(1949-1978):工业化与区域服务功能的丧失
 2.4 改革开放后的上海经济发展(1978年以来至今):区域服务功能的重新塑造
 2.5 本章小结
3 上海的经济发展与区域空问的经济结构特征
 3.1 长江三角洲的经济增长与内部结构
 3.2 上海及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动因:转移份额分析
 3.3 上海及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同方式:要素贡献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上海的产业结构演变与区域内产业分布动态
 4.1 长江三角洲三项产业的结构演变及其效应
 4.2 长江三角洲制造业的空间结构分布
 4.3 上海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及其区域经济效应
 4.4 上海服务业的发展状况
 4.5 上海现代服务业的区域服务功能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上海在区域产业链中的地位与作用:基于外资企业区位选择的微观分析
6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上海区域服务功能
7 全书主要结论概括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