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历史史学理论史迹、文献、历史:中外文化与历史记忆

史迹、文献、历史:中外文化与历史记忆

史迹、文献、历史:中外文化与历史记忆

定 价:¥42.00

作 者: 郑培凯,陈国成 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史学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3377930 出版时间: 2008-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46 字数:  

内容简介

  考古文物资料、域外材料的大量出现,极大地增强了史料的丰富性,而历史文化变迁带来的认知转向,则引发了史学研究范式的突破。在此背景下,历史记忆越来越成为目前史学研究中的核心概念,记忆与书写也日益得到史学家与人文学者的重视,并成为学术研究中的重要范畴,为很多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乃至宗教学等人文学科扩展了新的分析视角。由此,本书的文章结集,既是对学术研究本身的一次推进,又是利用新的认知工具,对自我认同与中外交流有效性的进一步反思。

作者简介

  郑培凯,山东人,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副修历史。1979年负笈美国,主修中国与欧洲思想史,夏威夷大学历史学硕士、耶鲁大学历史学博士。现职香港城市大学中国文化中心主任。主要著有《高尚的快乐》、《汤显祖与晚明文化》等。主编学术刊物《九州学林》、《中国文化中心讲座系列》。

图书目录

序/郑培凯
周边的历史想象
明烛无端为谁烧?/葛兆光——清代朝鲜朝贡使眼中的蓟州安、杨庙
 一 蓟州城外翠屏山
 二 入祠无客不伤心?
 三 或是夷狄旧时风?
 四 “中国人愤而未泯,故有此说”?
 尾声“寰中是谁家天下”?
历史与记忆/李焯然——中越史家对1406年明朝出兵安南事件的书写
 一 明初中越关系与黎季牦政权
 二 明成祖出兵安南的争议
 三 异地史家的历史记忆
 四 《皇越春秋》与历史判断
试论吐蕃时期原始巫术中的“天灵盖镇厌”习俗/霍巍——新出土考古材料的再解读
 一 察秀塘祭祀遗址与考古发现
 二 “厌胜法术”与民间信仰
 三 头骨崇拜与丧葬仪轨
考古新发现与吐蕃权臣噶尔家族/林梅村
 一 有关苏毗人的考古发现
 二 吐蕃风格的器物与纹样
 三 苏毗贵族墓和噶尔家族
澳门与中外交叠的想象
澳门的历史与记忆/吴志良
 一 历史与记忆
 二 关于澳门的两种记忆
 三 对记忆的历史体察
不同而和,相异并存/林发钦——从墓园看世界不同宗教在澳门的传播
 一 天主教墓园
 二 基督教墓园
 三 伊斯兰教墓园
 四 琐罗亚斯德教墓园
赵氏家族与澳门/蔡佩玲
 一 澳门——中西方交汇之地
 二 澳门城与望厦村——中葡各自分管及纷争
 三 宋宗室赵氏家族南迁澳门望厦村
 四 清代赵氏家族对澳门的影响
 五 上世纪赵氏家族在澳门
 六 21世纪的澳门赵家
 七 如何保存历史记忆
中外文化交流与英国画家钱纳利/徐新
 一 英国绘画的黄金时代
 二 钱纳利艺术在东方的两个时期
 三 素描和速写
 四 风景画
 五 人物肖像画
 六 钱纳利的画魂
历史书写与文化记忆/黄贤强——以张弼士为例
 一 历史上的张弼士
 二 文本中的张弼士
 三 “张弼士”形象的建构与记忆
新材料与历史想象
上海道契所保存的历史记忆/周振鹤陈琍——以《上海道契》英册1—300号道契为例
 一 道契分地的定位与分布
 二 开埠前上海的基层社会组织
 三 开埠前上海的乡村景观
 四 上海城市景观逐渐形成
 五 结语
历史地名变迁的社会地理背景/王振忠——以明清以来的皖南低山丘陵为中心
 一 从地名志看徽州地名的改名和雅化
 二 从方志看历史时期地名的变迁
 三 从民间文献看地名变迁的社会地理背景
 四 余论
摭实用虚,如在心目/王瑷玲——论明末清初时事剧中之当代意识、社会视野与文本建构
 一 前言
 二 “用当世手笔,谱当前情事”:一种具有当代意识之主题形式
 三 事变、危机与历史感之重构:明末清初时事剧产生之时代背景与其内涵历史意识之转化
 四 时事剧中之意涵层次与其艺术技法中之虚实
 五 时事剧中历史书写之当代意识与其戏剧化呈现
 六 事态取镜与社会洞识:时事剧复合结构中之历史纵深与空间维度
 七 时事之“境象化”与“历史化”:对当世时事的近身叙写与“历史情境”之营造
八 结语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