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译介“四书”的夙望,萌生于“文革”后期参加《辞海》修订工作。那时正值“批儒”高潮,一个年轻人却没有随波逐流,反而对中国的传统文化产生了兴趣,可见他善于独立思考。三十多年过去了,作者倾其心血持之以恒,在边工作边提高文化水平的过程中,写就了这部《四书读本》。究竟是什么力量使然,我想正是中华传统文化具有的强大魅力和生命力。“四书”统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四本儒学经典,凝聚了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怎样将这些古文化比较好地译成今文?钱钟书先生强调读书不能只是“眼读”,更要“神读”。这是十分重要的。首先,要从原著出发,弄懂原意;然后,在此前提下领悟它的内涵和本质,透析其意境;再后,在此基础上还需渗入读者主体的感受,给出具有新意的视野。南宋哲学家朱熹的《四书集注》就是代表。它既注重文字诠译,更着重于义理阐发。放在读者手中的这本《四书读本》,以《四书集注》为蓝本,但又力图疑人所未疑,思人所未思,“不为前人所束缚而略无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