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美术史是宗教、历史与艺术的交叉点,它所关注的直接对象是道教活动中固态的视觉材料,包括绘画、雕塑、工艺器物、服饰、建筑、书法等形式。透过这些材料所链接的当然是与道教有关的历史文化,包括人物的活动与精神方面,如事件、教义、制度、时尚、思潮与观念等等。自19世纪末,西方和日本的学者开始关注中国的雕塑史,但主线是佛教雕塑。大村西崖的《中国美术史》于明治三十四年(1901)出版,1926年中文版译出,其中的《中国美术史·雕塑篇》后来屡次修订再版,其独具慧眼,将道教雕塑列为与佛教雕塑同等重要的内容。以后又有松原三郎的更为细致的工作,在《中国佛教雕刻史论》中继续将道教雕塑单独列出,并重点载入流入日本、美国的早期道教雕刻研究。其后这个领域一直在不断地拓展,有20世纪50年代以来对各地(多为山西)道观壁画及塑像的调查研究,如有宿白、王逊、金维诺、景安宁(Anning Jing)等人对山西芮城永乐宫壁画的持续研究;在四川则有胡文和等人对唐、宋道教石窟的实地调查;在陕西有张燕对药王山造像碑二十多年的聚焦;至2000年冬,美国芝加哥艺术学院成功举办了开创性的大型展览Taoism and the Arts of China(道教与中国艺术),展出来自世界各地公私五十余家博物馆收藏的精美道教艺术品,使世人较为全面地了解道教美术的丰富成就(可惜这样的展览目前在国内还没有举办);近年又有一些美国、日本和欧洲学人的新作不断问世。20世纪初至今百余年,道教美术史也一直算是个国际性的话题。2003年,我申请到全国艺术科学重点课题“道教美术史”,当时我在西安美术学院任教。虽然下半年我就调到北京大学,但该课题还是得到西安美院持续且有力的支持。2007年5月,由我主持的“向老子致敬——首届道教美术史学术研讨会”在西安美术学院召开。与会正式代表五十余人,来自中国、日本、美国、法国、荷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共有41人发言,其中正式发言32人,附设“青年论坛”发言9人。这次会议是首次在中国召开的关于道教美术史的专题学术研讨会。本书所收论文选自各位作者提交的发言,会后有些又作了修改。虽都聚焦于道教文化的视觉材料,但视角各不相同:既有对新材料的调查、对新方法的寻觅、对新视野的拓展,也有对老材料的反思。这只是个新的起点,希望藉此凝聚学界力量,发现一些有价值的、有意思的话题,加深和拓宽对道教美术史(进而对中国文化)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