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文学思潮”的“问题”与“意义”
第一章 文学思潮的基本问题
第一节 “概念”历史与“命名”思维
第二节 “对象性”与“方法”
第三节 文学思潮的“特性”之一
第四节 文学思潮的“特性”之二
第五节 文学思潮的“功能”与“影响”
第二章 文学思潮与相关范畴
第一节 “文学思潮”与“创作思潮”
第二节 “文学思潮”与“创作方法”
第三节 “文学思潮”与“文学流派”
第四节 “文学思潮”与“文学运动”
第五节 文学思潮:作为“状态”“现象”“风格”与“时期”的不同形态
第三章 文学思潮的展开形态
第一节 “民族意识”和“大众意识”的凝铸——“国统区”文学思潮的一种描述
第二节 “延安艺术理性”的生成与泛化——“解放区”文学思潮再考察
第三节 “政治审美化”的“纯粹”与“艰难”——“十七年”文学思潮的内在机制与理念走向
第四节 “历史”的“成长性”与“观念”的“层积性”——关于“文革”文学思潮的可能性描述
第五节 “新启蒙”时代的历史“延异”——20世纪80年代文学思潮状态“复杂性”的思考与梳理
第四章 “思潮视野”里的“文学现象”考察
第一节 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思潮性”变化
第二节 新时期“中国现代文学”与“中国当代文学”研究状态之比较
第三节 当代“戏改”与“语境”的互动
第四节 中国当代现实主义文学思潮中的赵树理及其相关问题
第五节 多元文化视域中赵树理“价值形象”的历史变迁
第六节 丁玲的“转换”与时代的“转折”——《太阳照在桑干河上》的“修辞”解析
第七节 语境制约下的“价值修辞”——巴金的“命名”与“命运”
第八节 20世纪90年代前期小说审美主潮的一种分析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