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言 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崛起
一、广东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绩效
二、广东经济发展的历史眼光
(一)逐渐走向一口通商的广东:公元前221-1840年
(二)多口通商下的广东经济趋于停滞:1840-1949年
(三)改革开放前30年,广东经济仍然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1949-1978年
(四)改革开放30年,广东迅速崛起:1978年至今
三、经济体兴衰之谜
(一)国家的兴衰
(二)广东的兴衰
四、全国视野下的广东经济体制变迁
(一)设立经济特区是我国渐进改革开放的起点
(二)“先行一步”、培育新体制的生长点,广东进入了试验期
(三)“空间渐进改革”、全国经济体制双轨并存,广东进入了扩散期
(四)“特区不特了”,全国跨越新旧体制的分水岭,广东进入了趋同期
五、全国视野下的广东改革和发展前瞻
六、本书导航
第一部分 改革开放的模式
第一章 经济特区:中国渐进改革开放的起点
一、引言
二、中国经济特区的诞生
(一)中国的改革开放需要一个突破口
(二)广东创造性地提出“先行一步”的建议
(三)设立经济特区本身就是一个试验
三、经济特区的试验
(一)经济特区的经济体制改革试验
(二)经济特区建设初期的经济绩效
(三)经济特区建设引发的争议
四、中央对经济特区试验的监管
(一)政策的提供者
(二)过程的纠偏者和成效的鉴定者
(三)经验的推广者
五、经济特区试验的推广
(一)中央对特区模式、经验的推广
(二)各级地方政府对特区模式、经验的自发学习
(三)推广特区模式、经验对特区的影响
六、理论分析
(一)中国出现了经济增长市场
(二)特区试验是在提供公共物品
(三)特区试验的内在机制
(四)初步的证据
七、我们已知道什么?还要知道什么?
第二章 小珠江三角洲:地方积极性
一、引言
二、东莞:吸引外资为核心的增长
(一)鼓励吸引香港的直接投资的各种行为
(二)构建市一镇“分权”体系,鼓励各级政府的创新实践
(三)建立官员激励机制和人才培养机制
三、顺德:乡镇企业为核心的增长
(一)80年代:政府参股办企业,投身地方经济建设
(二)90年代:政府退出市场,改革企业产权制度
(三)21世纪:政府服务企业,打造顺德地区品牌
四、南海:六个轮子一起转
五、中山:以市属企业为起点的增长
六、理论分析
(一)中央政府:改革开放制度集合的提供者
(二)地方政府: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
(三)学习和结合本地实际:制度变迁的路径与起点
七、小结
第三章 广州:省会城市的经济重建
一、引言
二、广州经济改革的启动
(一)放开物价
(二)搞活商品流通环节
(三)开放农贸市场
(四)鼓励个体和私营经济发展
三、广州经济改革的若干关键时期
四、广州经济建设30年的成就
(一)经济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在省内国内经济地位稳中略升
(二)工业结构优化升级,重化工业支柱产业作用日益呈现
(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第三产业持续发展,并日益发挥主导作用
(四)中心城市地位和功能得到恢复和强化,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五、广州经济建设30年的启示
第二部分 改革开放的推动者
第四章 创业者: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坚力量
一、引言
二、创业的历史背景
(一)创业离不开历史
(二)广东的创业背景
三、党政创业者:敢为天下先
(一)创业本身就是一场解放思想的活动
(二)创业者需要具备企业家的精神
四、企业创业者:敢饮“头啖汤”
(一)企业创业者与党政创业者的关系
(二)“三来一补”、贴牌(OEM)、创牌
(三)在产业集群中创造效益
(四)创业既要解放思想,也要实事求是
五、个体户创业者:时势所迫到造势英雄
(一)党政创业者、企业创业者与个体户的关系
(二)街市中无奈的起步:生存型创业
(三)当成长的欢愉与阵痛集于一身:万元户
(四)专业市场中的共舞
第五章 劳动者:农民工和职业经理人
第六章 以开放促发展
第三部分 改革开放的绩效与前瞻
第七章 经济结构变迁
第八章 区域协调发展
第九章 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十章 广东经济发展的前瞻性思考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