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中国经济当代浙商:从配角到主角之路

当代浙商:从配角到主角之路

当代浙商:从配角到主角之路

定 价:¥40.00

作 者: 徐斌 著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浙江改革开放三十年研究系列·理论篇
标 签: 区域经济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308063760 出版时间: 2008-1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11 字数:  

内容简介

  有人将文化比作一条来自老祖宗而又流向未来的河,这是说文化的传统,通过纵向传承和横向传递,生生不息地影响和引领着人们的生存与发展;有人说文化是人类的思想、智慧、信仰、情感和生活的载体、方式和方法,这是将文化作为人们代代相传的生活方式的整体。我们说,文化为群体生活提供规范、方式与环境,文化通过传承为社会进步发挥基础作用,文化会促进或制约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发展。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在人类文化演化的进程中,各种文化都在其内部生成众多的元素、层次与类型,由此决定了文化的多样性与复杂性。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来源于其内部生成的多姿多彩;中国文化的历久弥新,取决于其变迁过程中各种元素、层次、类型在内容和结构上通过碰撞、解构、融合而产生的革故鼎新的强大动力。中国土地广袤、疆域辽阔,不同区域间因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建构了不同的区域文化。区域文化如同百川归海,共同汇聚成中国文化的大传统,这种大传统如同春风化雨,渗透于各种区域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区域文化如同清溪山泉潺潺不息,在中国文化的共同价值取向下,以自己的独特个性支撑着、引领着本地经济社会的发展。

作者简介

  徐斌,男,1953年生。现为浙江工商大学教授、人文学院院长。近年出版的著作有《魏晋玄学新论》、《论衡之人一一王充传》、《旷古书圣——王羲之传》、《毛泽东在浙江》、《天地良知——马寅初传》、《王充与浙江文化精神》等。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悠久而曲折的历史轨迹(先秦-1978)
第一章 重负下的长途跋涉(先秦一1840)
一、先秦筑就的工商底蕴
(一)越土水乡文明
(二)越地功利文化
二、南宋隆兴的商业文明
(一)两浙都市圈的繁盛
(二)“事功之学”诞生
三、明清呈现的资本萌芽
(一)小工商业市场网络
(二)在浙徽州商帮与龙游商帮
第二章 欧风美雨中得天下先(1840-1949)
一、甬温杭率先开埠
(一)外商登陆与买办脱胎
(二)近代民营企业的创办
二、浙籍工商阶层面世
(一)善闯天下的“浙江帮
(二)义利并举的“宁波帮
三、江浙财团的兴衰
(一)世纪之交的雄起
(二)阶级使命感高涨
(三)主导经济命脉
第三章 计划体制内陷于凋零(1949-1978)
一、工商业改造的洗礼
(一)手工业合作化运动
(二)全行业公私合营
二、继续革命的扫荡
(一)封杀“包产到户
(二)割除“资本主义尾巴
三、工商传统的顽强传承
(一)“包产到户”打而不死
(二)“地下经济”屡禁不绝
第二编计划经济土壤上的艰难再生(1978-1991)
第四章 社会生态的新变与个私阶层的出世
一、统制体制的放开搞活
(一)农村承包制的震荡效应
(二)城市改革的渐次展开
(三)变革过程的坎坷起伏
二、思想观念的持续解放
(一)重新认识社会主义
(二)如何看待个私经济
(三)自主创业的思想依据
三、个私阶层的初步形成
(一)自有资产的积累
(二)群体结构的组成
(三)立业形态的分化
(四)阶层意识的律动
第五章 经济人格的超常打造
一、自主谋生的创业冲动
(一)创业风险的超越
(二)创业障碍的化解
(三)创业艰辛的吞咽
二、利润最大化的追逐
(一)经营之道的一般途径
(二)争取效益的几点要诀
三、行之有效的制度创造
(一)产权保障制度
(二)企业管理制度
(三)金融资本制度
(四)技术进步制度
(五)市场网络体系
第六章 社会人格的畸形发育
一、社会意识的酝酿
(一)事业情怀萌动
(二)文化品位提升
(三)学习风尚初兴
(四)价值观念孕育
二、基本社会责任的缺失
(一)舆论非议的“倒爷”现象
(二)世人眼中的消费早熟
(三)影响不良的挥霍表现
(四)值得深思的几点原因
三、企业社会责任感的淡薄
(一)德行善举的承继
(二)社会责任意识的稀缺
(三)社会评价的两重性
第三篇 市场体制确立中的快速崛起(1992-2002)
第七章 社会生态的市场化转轨
一、经济体制与民营企业的吻合
(一)迟到的合法身份
(二)地位平等后的长效目光
二、商业文化的勃兴
(一)思想主流的务实取向
(二)消费思潮的弥漫
(三)商人走上社会前台.I
三、浙商群体的逐步生成
(一)群体结构更新
(二)群体利益密切
第八章 经济人格的积极塑造
一、创业创新的热烈释放
(一)投资欲望剧增
(二)“老板”称号的正名
(三)块状经济涌现
二、国内外市场的大拓展
(一)国内市场的扩张
(二)国际市场的开拓
(三)营销意识的强化
三、深入构建市场体制
(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尝试
(二)民间金融的制度化.探索
(三)人才、技术的创新机制
第九章 社会人格的缓慢自觉
一、基本社会责任的失衡
(一)品牌质量的新追求
(二)假冒伪劣横行一时
(三)痛定思痛的反思
二、企业内部社会责任的抬头
(一)信用建设的引导
(二)调适中的劳资关系
三、企业外部社会责任的苏醒
(一)诚信意识的滋生
(二)公平诉求的启蒙
第四篇 社会转型期的脱颖而出(2003-2008)
第十章 生态的融洽与文化的觉悟
一、市场主体地位的确立
(一)“国民待遇”的获得
(二)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
二、区域文化精神的复兴
(一)浙江精神的认同
(二)学习型社会的召唤
三、浙商亮相历史舞台
(一)领风骚的企业家群体
(二)浙商概念的提出与公认
第十一章 经济人格趋于成熟
一、从“浙江经济”到“浙江人经济
(一)区域经济势头强劲
(二)跳出浙江发展浙江
(三)“浙江人经济”浮出水面
二、从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
(一)政府导向与企业转轨
(二)科技创新的良好态势
(三)应对危机与加速转型
三、从家族制到现代企业制度
(一)家族制的惯性与局限
(二)股份制的展开
(三)职业经理人的介入
第十二章 社会人格的健康成长
一、企业社会责任的共识
(一)理论与观念的明晰
(二)浙商社会责任倡议书
(三)阳光下的暗影
二、社会声誉的关注
(一)企望“信用浙商
(二)多方回馈社会
三、共同体精神的涨潮
(一)政治愿望的积极表达
(二)非政府社会公共组织的生长
(三)携手共渡难关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