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一多(1899-1946),原名闻家骅,又名多、亦多、一多,字友三、友山。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二十二日(1899年11月24日)生于湖北省蕲水县(今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下巴河镇的一个书香门第。1912年考入北京清华学校,喜欢读中国古代诗集、诗话、史书、笔记等。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1919年五四运动时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曾代表学校出席全国学联会议(上海)。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同年9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次年3月,写成《律诗底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2年7月赴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学习。年底出版与梁实秋合著的《冬夜草儿评论》,代表了闻一多早期对新诗的看法。 1923年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1925年5月回国后,历任国立第四中山大学(1928年更名为中央大学,1949年更名为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任文学院首任院长并设计校徽)、国立山东大学、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教授,曾任北京艺术专科学校教务长、南京第四中山大学外文系主任、武汉大学文学院长、山东大学文学院长。 1928年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此后致力于古典文学的研究。对《周易》、《诗经》、《庄子》、《楚辞》四大古籍的整理研究,后汇集成为《古典新义》,被郭沫若称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1937年抗战开始,他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抗战八年中,他留了一把胡子,发誓不取得抗战的胜利不剃去,表示了抗战到底的决心。 在西南联大时期,特别是1943年以后,闻一多在中国共产党的影响和领导下,积极投身于反对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的洪流。 1944年,参加西南文化研究会,随后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从此,他以民主教授和民盟云南省支部领导人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政治活动,成为广大革命青年衷心 爱戴和无比尊敬的良师益友。 在“一二.一”学生爱国运动中,闻一多始终站在广大爱国学生一边,指导和鼓舞他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为“一二.一”运动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闻一多1945年为中国民主同盟会委员兼云南省负责人、昆明《民主周刊》社长。1946年7月15日在悼念李公朴先生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最后一次的演讲》,当天下午即被国民党特务杀害。 21日,西南联大校友会召开一多先生追悼会,朱自清出席并讲了话。他一开头便愤激地说:闻一多先生在昆明惨遭暗杀,激起全国的悲愤。这是民主主义运动的大损失,又是中国学术的大损失。 接着,他详细地叙说了闻一多在学术上的巨大贡献。首先告诉人们,闻一多是中国抗战前“唯一的爱国新诗人”,“也是创造诗的新格律的人”,“他创造自己的诗的语言,并且创造自己的散文的语言”。又详尽地介绍闻一多对神话、《楚辞》、《周易》、《诗经》等各方面研究的成就。他突出强调闻一多在学术上的伟大功绩,目的就在告诉人们国民党反动派残杀了一个多么有价值的学者,摧残了中国学术界不可多得的人才!激起了人们对敌人更大的愤恨。最后他悲愤地说:他有着强大的生命力,常跟我们说要活到80岁,现在还不满48岁,竟惨死在那卑鄙恶毒的枪下!有个学生曾瞻仰他的遗体,见他“遍身血迹,双手抱头,全身痉挛”。唉!他是不甘心的,我们也是不甘心的! 他暗下决心,一定要把闻一多的全部遗著整理出版,这是对敌斗争的一种方法。他在给学生王瑶写信说:一多先生之死,令人悲愤。其遗稿拟由研究所同人合力编成,设法付印。后编成《闻一多全集》四卷。 刚到昆明的闻一多一心研究《诗经》、古代神话,不问时事,被人戏称为“何妨一下楼先生”。日本军队攻陷郑州长沙后,继续攻打贵阳,昆明形势十分危急,闻一多对国民政府的消极抗日十分不满,开始参加学生组织的讲演会,十分善于演讲的闻一多颇受学生拥戴,并且极大鼓励了昆明的抗日热潮,闻一多也加入了改造国民党一党专制的民主运动,极受国民党忌恨,但因云南省主席龙云支持民主运动,国民党政府也奈何不得闻一多等人。 1945年日本投降,北大、清华、南开复员北上,已经参加民主同盟的闻一多被选为昆明支部宣传部长,并主持《民主周刊》。国民党政府趁日本军队受降之机,调龙云的部队到越南河内,龙云不知有诈,国民党第五军和杜聿明的部队开进昆明,包围了省政府,逼迫龙云北上重庆调任闲职。国民党军统特务控制昆明,开始迫害要求民主的进步知名人士。 朱自清曾写诗歌颂闻一多: 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你是一团火,照明了古代;歌舞和竞赛,有力猛如虎。你是一团火,照亮了魔鬼;烧毁了自己!遗烬里爆出个新中国! 闻一多的诗具有极强烈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气质。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他的全部诗作,成为他诗歌创作的基调。早在清华学生时代所作的《李白之死》《红荷之魂》等诗中,成功地运用中国传统的诗歌题材和形象词汇歌唱他心中的理想与爱情。留美时期写下的《太阳吟》《洗衣歌》《孤雁》《忆菊》等名篇,表现了他对帝国主义“文明”的鄙视和对祖国的思念。回国初期的诗作《祈祷》《爱国心》《一句话》《我是中国人》《七子之歌》等,用炽热的情感,完整的意象,和谐的音律,表现了诗人的民族自豪感。《死水》时期的诗较之往昔之作题材更广泛,思想更深沉,进一步接触到了中国社会现实。《春光》《荒村》等诗充满了对处于军阀混战中灾难深重的劳动人民的同情;《唁词——纪念三月十八日的惨剧》《天安门》《欺负着了》等诗则直接把笔锋指向了北洋军阀的暴行。在《发现》这首诗中,诗人面对着军阀混战,列强侵略,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现实感到困惑与不安,他“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但“总问不出消息”。闻一多的这些诗篇发展了屈原、杜甫创作中爱国主义传统,具有鲜明的时代感以及社会批判的性质。《七子之歌》是闻一多先生1925年三月在美国留学期间创作的一首组诗,共有七首。分别是《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广州湾》、《九龙》、和《旅顺,大连》。其中《澳门》、《香港》、《台湾》三首诗选入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材。闻一多的诗,是他的艺术主张的实践。他的大多数诗作,犹如一张张重彩的油画,他不仅喜用浓重的笔触描绘形象,渲染气氛,尤擅于在大胆的想像、新奇的比喻中变幻种种不同的情调色彩,再配上和谐的音节、整饬的诗句这些优美的艺术形式的框架,使他的诗成为一幅完整的艺术品。但有时由于刻意雕琢,便失去素朴与自然美的光华。闻一多的诗开创了格律体的新诗流派,影响了不少后起的诗人 。著有《岑嘉州系年考证》《匡斋说诗》《天问释天》《诗新台鸿字说》《高唐神女传说之分析》《离骚解诂》《敦煌旧钞本楚辞音残卷跋》《诗经新义·二南》及《释朱》等,并有《闻一多全集》出版。王蒙,男,中国当代作家、学者,河北南皮人,祖籍河北沧州,1934年生于北京。1940年入北京师范学校附属小学。1945年入私立平民中学学习,上中学时参加中共领导的城市地下工作。194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1950年从事青年团区委工作。1953年创作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56年9月7日发表短篇小说《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由此被错划为右派。1958年后在京郊劳动改造。1962年调北京师范学院任教。1963年起赴新疆生活、工作十多年。1978年调北京市作协。1979年平反。1983至1986年任《人民文学》主编。1986年当选中共中央委员,任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同年6月任文化部部长,1990年卸任。后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部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国作家协会第三届理事会理事、中共中央第十二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第十二届和第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八和第九届全国政协常委、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主任、《人民文学》主编等职。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协副主席、国际笔会中心中国分会副会长、中国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2002年4月任中国海洋大学顾问、教授、文学院院长等职。著有长篇小说《青春万岁》、《活动变人形》、《暗杀—3322》、《季节四部曲》(《恋爱的季节》、《失态的季节》、《踌躇的季节》、《狂欢的季节》)、《青狐》、《尴尬风流》,中篇小说《布礼》、《蝴蝶》、《杂色》、《相见时难》、《名医梁有志传奇》、《在伊犁》系列小说,小说集有《冬雨》、《坚硬的稀粥》、《加拿大的月亮》,诗集《旋转的秋千》,作品集《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王蒙中篇小说集》、《王蒙选集》、《王蒙集》,散文集《轻松与感伤》、《一笑集》,文艺论集《当你拿起笔……》、《文学的诱惑》、《风格散记》、《王蒙谈创作》、《王蒙、王干对话录》,专著《红楼启示录》、《王蒙评点红楼梦》、《王蒙话说红楼梦》、《王蒙讲稿》、《王蒙新世纪讲稿》,自选集《琴弦与手指》以及10卷本《王蒙文集》、23卷《王蒙文存》(2003年)等,2006-2007年出版了自传《半生多事》、《大块文章》。有多篇小说和报告文学获奖。作品被译成英、俄、日等多种文字在国外出版。王蒙的作品反映了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的坎坷历程,他也由初期的热情、纯真趋于后来的清醒、冷峻,而且乐观向上、激情充沛,并在创作中进行不倦的探索和创新,成为当代文坛上创作最为丰硕、始终保持创作活力的作家之一。王蒙在国内首开新时期国内意识流小说创作先河,倡导作家学者化、学者作家化,掀起人文精神大讨论,是中国当代文学走向现代写作技巧的开拓者。王蒙主要创作年表1955年:在《人民文学》杂志上发表短篇小说《小豆儿》。这是第一次正式发表作品。1956年:发表短篇小说《春节》、《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冬雨》。1957年:散文诗《新年》、长篇小说《青春万岁》在上海《文汇报》上连载。另有诗作《错误》、《洗礼》、《春风》等。1962年:发表短篇小说《眼睛》、《夜雨》。1963年:发表散文《春满吐鲁番》。1978年:发表短篇小说《队长 书记 野猫和半截筷的故事》、《最宝贵的》(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 《光明》;报告文学《火之歌》等。1979年:发表中篇小说《布礼》;短篇小说《歌神》、《友人如姻》、《悠悠寸草心》(获1979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夜的眼》、《表姐》。出版长篇小说《青春万岁》(1981年被评为全国中学生最喜爱的十本书之一,并于1986年获人民文学奖)。1980年:发表中篇小说《蝴蝶》(获全国第一届1979一1980中篇小说奖);短篇小说《说客盈门》、《买买提处长铁事》、《春之声》(获1980年全图优秀短篇小说奖)、《风筝飘带》(获短篇小说北京文学奖)、《海的梦》。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冬雨》。1981年:发表小说《杂色》、《如歌的行板》、《湖光》;短篇小说《深的湖》、《温暖》、《心的光》、《最后的陶》;散文《浮光掠影记西德》、《别衣阿华》、《旅美花絮》等。出版评论集《当你拿起笔》、小说及评论集《“夜的眼”及其他》和《王蒙小说报告文学选》。同年日本出版中篇小说《蝴蝶》日文版。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相见时难》(获全国第二届1981-1982中篇小说奖)、《莫须有事件——荒唐的游戏》;短篇小说《惶惑》、《春夜》、《听海》;综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谈我国作家的非学者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深的湖》、散文集《德美两国纪行》和《相见时难》单行本。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英、法文版。1983年:发表中篇小说《风息浪止》、《淡灰色的眼珠》、《虚掩的土屋小院》;短篇小说《青龙潭》、《黄杨树根之死》、《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哦,穆罕默德·阿麦德》、《好汉子伊斯麻尔》、《葡萄的精灵》(获第一届1983-1984短篇小说百花奖);创作谈《漫话文学创作特性探讨中的一些思想方法问题》(获首届上海文学奖)。出版评论集《漫话小说创作》。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英文版。1984年:发表中篇小说《逍遥游》、《鹰谷》;短篇小说《爱弥拉姑娘的爱情》、《边城华彩》;综论《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反应和呼唤》(获《光明日报》优秀理论文章一等奖);散文《塔什干晨雨》、《访苏心潮》(获全国第三届1984-1985报告文学奖)。 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系列小说《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散文集《橘黄色的梦》。牡丹江民族出版社出版《青春万岁》朝文版。匈牙利欧洲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说客盈门》匈文版。罗马尼亚书籍出版社出版短篇小说集《深的湖》罗文版。1985年:发表短篇小说《高原的风》、《无言的树》、《冬天的话题》、《临街的窗》;诗作《柏林墙》等4首。出版《王蒙中篇小说集》、中短篇小说集《妙仙庵剪影》、评论集《王蒙谈创作》和《创作是一种燃烧》。墨西哥学院出版社出版《王蒙短篇小说集》西班牙文版。新疆青年出版社出版《相见时难》维吾尔文版。1986年:发表中篇小说《名医梁有志传奇》(获全国传奇文学奖,并被《中篇小说选刊》评为优秀中篇小说);“新大陆人”系列小说之一《轮下》、之二《海鸥》、之三《卡普琴诺》之四《画家“沙特”诗话》、之五《温柔》;短篇小说《致爱丽丝》、《失去又找到了月光园的故事》;诗作《诗的幽默》(11首)、《纽约诗章》(3首)等32首。翻译并发表德国俳句专家萨比妮·梭模凯普所作《德语俳句十二首》(英译汉)。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报告文学散文集《访苏心潮》、中篇小说集《王蒙集》。出版《王蒙选集》。1987年:发表短篇小说《来劲》、《庭院深深》;中篇小说《要字8679号——推理小说新作》、《选择的历程》、《虫影》,并发表一批诗作,累计62首。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加拿大的月亮》、评论集《文学的诱惑》。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德文版。东京德间书店出版中短篇小说集《淡灰色的眼珠——在伊犁》日文版。瑞士第三世界对话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夜的眼》德文版。意大利米兰赛维勒书局出版长诗单行本《西藏的遐思》意文版。1988年:发表中篇小说《一嚏千娇》、《球星奇遇记》;短篇小说《没情况儿》、《夏天的肖像》、《十字架上》、《组接》;散文《苏州赋》;杂文《诬告有益论》;综论《文学:失却轰动效应以后》;诗作《访日俳句》(14首)、《阳朔行》(18首)等。出版诗集《旋转的秋千》。台湾远景出版实业公司出版中短篇小说集《蝴蝶》。台湾新地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加拿大的月亮》。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王蒙小说集》俄文版。1989年:发表短篇小说《坚硬的稀粥》(获第四届1989—1990短篇小说百花奖)、《初春回旋曲》、《神鸟》、《纸海勾沉——尹薇薇》(获第四届1988—1990《十月》文学奖)、《我又梦见了你》;评论《何必悲观:对一种文学批评逻辑的质疑》、《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刍议———个笔记式的提纲》;发表《王蒙、王干对话录》的主要内容;发表诗作《游》、《雨天》、《蓬莱》;散文诗《落叶、树及其他》;有关《红楼梦》的文章《蘑菇、宝玉与“我”的探求》、《时间是多重的吗?》。新疆少年出版社出版系列小说集《淡灰色的眼珠》维吾尔文版。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心的光》维吾尔文版。北京外文出版社出版《相见集》、《雪球集》(均为小说集)英文版。华盛顿大学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布礼》单行本英文版。巴黎人道报出版社出版中篇小说《布礼》单行本法文版。韩国中央日报社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朝文版。米兰加尔赞蒂书局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意文版。出版新诗集《旋转的秋千》。1990年:发表短篇小说《我又梦见了你》、《现场直播》、《阿眯的故事》、《话、话、话》、《济南》;关于《红楼梦》的文章《搜捡大观园评说》、《贾宝玉论》、《红楼梦二题》、《天情的体验上——宝黛爱情散论》、《变奏与狂想》;关于李商隐的文章《一篇〈锦瑟〉解人难》、《再谈(锦瑟〉》、《雨在义山》、《通境与通情——也谈李商隐的无题七律》。翻译并发表了美国作家约翰·契弗的短篇小说《自我矫治》和《恋歌》;德国东方学家萨比妮·梭模凯的爱情组诗《短歌十二章》(俳句,英译汉)。出版中短篇小说集《球星奇遇记》。德国波鸿布洛克迈耶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工蒙小说集》德文版。民族出版社出版中短篇小说集《心的光》维吾尔文版。1991年:发表短篇小说《室内乐三章》、《小说瘤》;中篇小说《蜘蛛》;微型小说《成语新编》系列;散文《海的颜色》、《无花果》、《宰牛》、《我们大队的同事们》、《我爱喝稀粥》等;杂文《作家书简与友谊》、《话说这碗粥》等;关于《红楼梦》的文章《伟大的混沌》;关于李商隐的文章《对李商隐及其诗作的一些理解》、《〈锦瑟〉的野狐裨》。翻译并发表了新西兰作家帕·格丽斯的短篇小说《天地之间》、詹·傅瑞姆的短篇小说《天鹅》、伊恩·夏普的短篇小说《白雪公主》和《天赐马》、弗朗西斯·庞德的短篇小说《简明三联画》和《八角形》、詹尼弗·康普顿的短篇小说《费伯镇》。出版关于《红楼梦》的专著《红楼启示录》、文学评论集《风格散记》、中短篇小说集《中国当代作家选集丛书·王蒙集》、中短篇小说和翻译作品集《我又梦见了你》。1992年:出版长篇小说《恋爱的季节》,这是“季节”系列长篇小说的第一部。发表短篇小说、微型小说13篇;综论《漫话文艺效果》、《再说文艺效果》、《题材与作家》、《建设与文艺》、《为了民族的生机》、《钗黛合一新论——兼论文学人物的评析角度》。出版随笔集《欲读书结》、中短篇小说集《坚硬的稀粥》、文艺评论集《王蒙、王干对话录》。东京白帝社出版长篇小说《活动变人形》日文版。 ˉ1993年:香港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红楼梦启示录》中文繁体字版。1994年:出版《王蒙文集》(10卷,500万字)、长篇小说《失态的季节》、长篇小说《暗杀——3322》。台湾风云时代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红楼梦启示录》中文繁体字版。台湾出版《淡灰色的眼珠》中文繁体字版。纽约出版《坚硬的稀粥及其他》英文版。1995年:出版长篇小说《踌躇的季节》、短篇小说《玫瑰大师及其他》。发表文章《我心目中的丁玲》。1996年:出版短篇小说《满涨的靓汤》、《短篇小说之谜》;古典文学论集《双飞翼》、《红楼梦评点本》;散文集《宽容的哲学》。1997年:出版中篇小说《春堤六桥》。发表文章《革命·世俗与精英诉求》。1998年:出版意大利文版小说集《不如酸辣汤及其他》、《坚硬的稀粥》。1999年:出版长篇小说《狂欢的季节》、论文集《王蒙说》。2000年:出版《王蒙旧体诗集》、《王蒙代表作》(该书被列入教育部2000年制订并通过的“高等学校中文系本王蒙科生专业阅读书目”)。出版散文集《王蒙散文》、中篇小说《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演讲集《王蒙讲稿》、新诗集《雨点集》。发表玄思小说《笑而不答》150则。2002年:出版散文系列《印度纪行》、《访日散记》与《我爱非洲》;古典文学论集《心有灵犀》。2003年:出版《王蒙文存》(23卷,700万字),出版《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出版论文演讲集《接纳大千世界》。2004年:出版《青狐》。发表论文《语言的功能与陷阱》、《〈红楼梦〉中的政治》等。2006年:出版《苏联祭》2008年:出版《老子的帮助》。王蒙200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提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