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美国夏威夷大学资助的“21世纪初中国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实践与政策”课题的成果之一。全书按照宏观、微观和比较这样的逻辑分为上中下三篇。上篇共有6篇论文,从21世纪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宏观背景出发,对中国民族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民族院校研究生教育思想的转变、民族学院的组织特性进行了探讨。尤为重要的是对民族教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主张在民族教育研究中关照民族教育实践的多民族、多语言、多文化等特性,体现文化公平的原则;中篇共有7篇论文,以蒙古民族作为个案,把蒙古民族教育的演变置于历史发展、文化变迁和族际交往的时空中进行了梳理。对学术界有所争议的元代书院官学化、科举考试的时断时续等问题进行了文化阐释。此外还对蒙古族贫困大学生的助学贷款、蒙古族学生双语、三语学习态度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下篇共有6篇论文,把研究视野扩展到国外,对于与中国世居少数民族具有很多共同性的加拿大印第安人和新西兰毛利人的教育自治与语言复兴运动进行了论述,还对中国与加拿大少数民族高等教育发展模式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中国少数民族教育研究开辟一个新的领域。此外,对教育人类学中学校民族志的“文化中断论”、“文化差异与文化冲突论”、“文化一生态理论”、“民间成功理论”等观点进行了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