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以往的理论解释和本书基本观点
第三节 本书的基本结构与研究方法
第二章 产业集群的概念及其识别
第三章 区位选择式产业聚集理论
第一节 企业区位选择的静态分析
第二节 产业动态聚集的主要思想
第三节 区位选择式产业聚集模型:阿瑟模型
第四节 总结和讨论
第四章 就近扩散式产业聚集理论
第一节 制度约束与企业就地办厂
第二节 模仿与产业技术的扩散
第三节 产业特征、社会结构与产业技术的扩散
第四节 产业技术的就近扩散:对技术扩散空间特征的思考
第五章 技术扩散与产业聚集:原发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
第一节 技术就近扩散理论与产业自由聚集理论的差别与关系
第二节 原发型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扩散与聚集相结合的解释
下篇
第六章 清河县及其羊绒加工产业
第一节 走进清河
第二节 清河羊绒产业的总体情况
第三节 清河羊绒产业的区位分布
第四节 研究清河案例的意义
第七章 初始阶段的产业选择——社队企业时期的探索
第一节 兴办社队企业的制度约束
第二节 发展农村工副业的号召——先行一步的清河人
第三节 清河羊绒产业的缘起:关键人物和事件
第八章 初加工规模优势的形成
第一节 羊绒分梳技术在清河的扩散:以梳绒机数量为指标
第二节 初期的扩散(1979-1983)
第三节 初加工规模优势的形成
第四节 羊绒分梳技术的就近扩散和产业聚集
第九章 关联产业的聚集过程
第一节 绒毛原料如何流向清河
第二节 梳绒机械设备及维修市场的完善
第三节 无毛绒及毛渣购销
第四节 分梳工艺的提高
第五节 外来劳动力和资金的集聚
第十章 清河羊绒产业升级阶段
第一节 羊绒深加工的引入
第二节 大力发展深加工阶段
第三节 深加工进一步发展的约束及企业的区位再决策
第十一章 结论:理论主张与现实关怀
第一节 原发型产业集群形成机制的理论解释
第二节 对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问题的一些现实思考
第三节 本研究的创新及不足
附录
附录1 关于羊绒及其加工的背景介绍
附录2 清河县的工农业总产值、工业总产值和财政收入(1980-2002)
附录3 清河县人民政府所属乡镇政府名称及沿革表(1992-2003)
附录4 2000年清河县绒毛产业专业村分布情况
附录5 清河县各绒毛产业工贸区
附录6 梳绒机构造图及工作流程
附录7 清河县各办事处梳绒机数量统计表(1977-2000)
附录8 清河县与羊绒产业发展有关的主要政策文件(1984-2001)
附录9 清河县32-34毫米含脂山羊无毛绒的采购价格变动表(1986-2000)
附录10 清河县梳绒机及其配件销售、维修门市数量统计表(1982-2000)
附录11 访谈对象列表
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