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自然科学生物科学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全7册)

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全7册)

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全7册)

定 价:¥320.00

作 者: 河南省地质博物馆 编著
出版社: 黄河水利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古生物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7344872 出版时间: 2008-08-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全七册 字数:  

内容简介

  《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丛书是河南省财政厅、国土资源厅下达的两权价款地质环境类项目——“河南省古生物地质遗迹调查评价”的部分成果。项目由河南省地质博物馆立项并承担完成。全书分七册。第一分册:前寒武纪;第二分册:古生代(豫西南地区);第三分册:早古生代(华北型);第四分册:晚古生代(华北型);第五分册:中生代;第六分册:新生代(前第四纪);第七分册:地质环境变迁。该书是一部合500万字的地层古生物专著。河南省前寒武纪地层发育,古生物化石资源相对丰富。本分册第一篇为项目综合研究成果,全面汇集、整理了河南省及邻近地区前寒武纪叠层石、微古植物和遗迹化石名单,赋存的岩石地层单位(组)。对河南省元古界发育的多条平行不整合界线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划分为A、B两类。指出A类界面是弧一陆碰撞引发的构造运动在陆架盆地中的沉积记录,与角度不整合界面一样都可以作为构造层的分界面。以构造层划分研究为基础,结合同位素年代学研究成果,参考古生物化石资料,提出了河南省及邻近地区前寒武纪地层划分对比方案。第二篇、第三篇为论文选辑和文献目录,收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涉及河南省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研究方面的部分论文和几乎全部的论文、论著文献目录。《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全套7册)》系统地总结和汇总了几十年来有关河南省及邻近地区地层古生物和地质环境变迁研究成果,内容翔实,其论点论据反映了现今的最新研究成果,是一本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工具书。可供从事基础地质、勘查找矿、地质科研等方面的工作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阅读参考。

作者简介

暂缺《河南省地层古生物研究(全7册)》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分册 前寒武纪》

编撰说明
第一篇 综合研究
前言
1 前寒武纪古生物化石
1.1 叠层石
1.2 微古植物化石
1.3 遗迹化石
2 新太古界太华群、古元古界代秦岭群的划分对比研究
2.1 新太古界太华群的划分对比问题
2.2 秦岭群的划分对比
2.3 地层时代划分与对比
3 古元古界嵩山群和银鱼沟群划分对比研究
3.1 区域分布与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3.2 嵩山群、银鱼沟群底界面特征
3.3 嵩山群、银鱼沟群顶界面特征
3.4 嵩山群、银鱼沟群区域对比及时代确定依据
4 中元古界长城系熊耳群划分对比研究
4.1 区域分布与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4.2 熊耳群底界面特征
4.3 熊耳群顶界面特征与王屋山运动
4.4 区域对比及时代确定依据
5 中元古界蓟县系汝阳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划分对比研究
5.1 区域分布与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5.2 汝阳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底界面特征
5.3 汝阳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顶界面特征与下汤运动
5.4 汝阳群、五佛山群、高山河群区域对比及时代确定依据
6 新元古界黄连垛组、董家组和官道口群、栾川群、耀岭河组划分对比研究
6.1 区域分布与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6.2 黄连垛组、董家组和官道口群、栾川群底界面特征
6.3 黄连垛组、官道口群及董家组、栾川群顶界面特征及豫西运动
6.4 黄连垛组、董家组和官道口群、栾川群区域对比及时代确定依据
6.5 耀岭河组时代划分
7 新元古界震旦系划分对比研究
7.1 罗圈组、东坡组划分对比
7.2 震旦系上统陡山沱组、灯影组划分对比
7.3 震旦一下奥陶统周进沟岩组、肖家庙组划分对比
附表1:河南省及山西省运城地区、陕西省洛南地区前寒武系叠层石层位分布简表
附表2:河南省及山西省运城地区、陕西省洛南地区前寒武系叠层石拉丁文一中文名称对照表
附表3:河南省及陕西省洛南地区、山西省运城地区前寒武系微古植物层位分布简表
附表4:河南省及山西省运城地区、陕西省洛南地区前寒武系微古植物拉丁文一中文名称对照表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论文选辑
震旦亚界汝阳群下部小沟背组的发现
豫西黄连垛组董家组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豫西(型)震旦系地层的对比统一划分和时代问题
东秦岭北坡晚前寒武纪微古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对陕、晋、豫交界地区蓟县纪早期地层的新认识
豫西长城系遗迹化石及其意义
豫西前寒武纪汝阳群遗迹化石
豫西太华群微体植物的发现及其意义
罗圈期一东坡期地层格架研究及时代讨论
东秦岭北坡中元古代晚期微体生物群——一个早期生命的新窗口
河南鲁山汝阳群云梦山组遗迹化石
第三篇 文献目录
河南省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文献目录
《第二分册 古生代》

编撰说明
第一篇 综合研究
绪论
1 寒武系
1.1 地理分布和研究简史
1.2 地层剖面描述
1.3 岩石地层
1.4 生物地层
2 奥陶系
2.1 地理分布和研究简史
2.2 地层剖面描述
2.3 岩石地层
2.4 生物地层
3 志留系
3.1 研究简史
3.2 地层剖面描述
3.3 岩石地层
3.4 生物地层
4 泥盆系
4.1 研究简史
4.2 地层剖面描述
4.3 岩石地层
4.4 生物地层
5 石炭系
5.1 研究简史
5.2 地层剖面描述
5.3 岩石地层
5.4 生物地层
6 年代地层
6.1 寒武系
6.2 奥陶系
6.3 志留系
6.4 泥盆系
6.5 石炭系
7 几个问题的讨论
7.1 关于泥盆一石炭系的界线
7.2 关于下、上石炭统的界线
7.3 关于Fulina的问题
图版说明
图版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论文选辑
SomeNewFossilLocalitlesintheEasternTsinling
秦岭东段下石炭纪管状珊瑚化石的新资料
秦岭东部寒武纪三叶虫的新发现
东秦岭南坡上奥陶统的发现及其奥陶系的初步研究
河南淅川早志留世的笔石
东秦岭南坡早志留世的三叶虫
河南淅川志留纪三叶虫
豫西南早志留世的笔石群
河南省淅川一内乡泥盆系的划分与对比
河南淅川晚奥陶世珊瑚
东秦岭寒武纪构造古地理概况
豫西南泥盆系与石炭系的分界和对比
河南淅川早石炭世地层及皱纹珊瑚
东秦岭南部奥陶一志留系界线附近腕足动物群演替及生态
河南省淅川、内乡、邓县古生代地层
浅谈河南秦岭地层区的含煤地层
河南内乡晚奥陶世石燕河组牙形石及其地质意义
东秦岭中部奥陶系一志留系界线地层及腕足动物群
东秦岭中部晚奥陶世腕足类
东秦岭下志留统的笔石
秦岭一大别山造山带
东秦岭古生代古生物区与古地理变迁
东秦岭古生代生物古地理
第三篇 文献目录
河南省豫西南地区古生代地层古生物文献目录
《第三分册 早古生代》

编撰说明
第一篇 综合研究
河南省华北型寒武系
1 概述
1.1 研究简史
1.2 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1.3 地层分区
2 地层剖面
2.1 豫西分区
2.2 太行山分区
2.3 豫东平原分区
3 岩石地层
3.1 岩石地层单位特征
3.2 岩石地层单位对比
4 生物地层
4.1 研究简史
4.2 小壳动物群
4.3 三叶虫动物群
4.4 牙形石动物群
5 年代地层
5.1 概述
5.2 年代地层单位划分
5.3 多重地层单位对比
6 层序地层
6.1 层序地层划分及特征
6.2 层序地层对比
7 问题讨论
7.1 关于“三山子白云岩”问题
7.2 关于华北陆块寒武纪海侵问题
参考文献
河南省华北型奥陶系
1 概述
1.1 研究简史
1.2 岩石地层单位划分
1.3 地层分区
2 地层剖面
2.1 豫西分区
2.2 太行山分区
2.3 豫东平原分区
3 岩石地层
3.1 岩石地层单位特征
3.2 岩石地层单位对比
4
生物地层
4.1 研究简史
4.2 头足类动物群
4.3 牙形石动物群
5 年代地层
5.1 概述
5.2 年代地层单位划分
5.3 多重地层单位对比
6 层序地层
6.1 层序地层划分及特征
6.2 层序地层对比
7 问题讨论
7.1 关于寒武系与奥陶系界线问题
7.2 关于林州漳河组问题
7.3 关于上奥陶统的划分问题
参考文献
河南变质地层中古生物研究进展
1古生物研究进展
2存在问题
第二篇 论文选辑
华北南部、西南部寒武系及上前寒武系的分界
河南方城下寒武统辛集组的一些小壳动物化石
河南省北半部奥陶系中统的划分与对比
河南方城一带下寒武统辛集组中双壳类化石的发现
河南省确山县独山奥陶系牙形石的发现及意义
Yochekionella在我国下寒武统的首次发现及其意义
豫西早寒武世辛集组的一个双壳类
河南省下寒武统辛集组
林县下奥陶统亮甲山组底部砾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河南下寒武统辛集组单板类一个新种
河南下寒武统辛集组中齿形类Henaniodus的再研究
河南永城晚寒武世地层及其生物群
华北地台南部中寒武世徐庄组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河南方城下寒武统辛集组的两种腹足类化石
河南省(华北型)早寒武世沉积环境演化及其痕迹化石组合
河南林县下奥陶统顶部的河流沉积
河南叶县下寒武统辛集组单板类和腹足类化石的研究
东濮地区奥陶纪牙形石
Yochelcionella在河南的出现及迁移演化
汝州地区上寒武统底部不整合面的发现及其地层意义
第三篇 文献目录
河南省早古生代(华北型)地层古生物文献目录
《第四分册 晚古生代》

编撰说明
第一篇 综合研究
1 地层划分和研究简史
1.1 地层划分
1.2 研究简史
2 岩石地层单位
2.1 本溪组(C2-P1)b
2.2 太原组P1t
2.3 山西组B1S
2.4 下石盒子组P2X
2.5 上石盒子组P3sh
2.6 孙家沟组P3s
3 生物地层(生物带)
3.1 生物带
3.2 各岩石地层单位中的古生物特征
4 磁性地层
5 关于石炭二叠系界限及相关组名的界定
5.1 石炭二叠系界限的界定
5.2 关于石炭一二叠系组名用废问题
6 大别山分区的石炭系
6.1 花园墙组(D3-c1)
6.2 杨山组c1y
6.3 道人冲组c1-2d
6.4 胡油坊组c2h
6.5 杨小庄组c2y
6.6 双石头组C2sh
中州华夏植物群
第二篇 论文选辑
华夏植物群研究的新进展
东亚华夏植物群的鳞木类植物
豫东二叠系
河南固始中石炭统庙冲组的瓣鳃类化石
平顶山砂岩段的时代归属及其沉积环境
河南太原组海参骨片化石的发现
焦作本溪组黏土岩中发现海相化石及其时代划分
河南禹县太原组上部牙形刺的发现
河南禹县上石盒子组的一种蚌蠊化石
豫西禹县晚古生代含煤地层植物群顺序及区域地层的重新解释
华夏植物群特有植物——织羊齿(Emplectopterts)
华北地台东南部二叠纪的几种轮藻
豫西石炭系的新资料
河南宜阳石千峰组植物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
河南省华北台型石炭系岩石地层若干特征概述
河南省西北部本溪组植物群
Cathaysiopteriswhitei在豫西山西组的发现
豫西的石千峰组及其时代讨论
河南荥阳、巩县地区太原组介形类
河南禹县晚古生代小有孔虫动物群
豫西禹县二叠纪大羽羊齿类的演化及其地质意义
河南巩县二叠纪下石盒子组的一种蠊
华北陆台本溪组植物群性质
Emplec"topteridium在禹县剖面中两次出现的时代意义
Cathaysiopteriswhitei在河南禹县山西组的发现及其分布
河南晚石炭世太原组的一些四射珊瑚
华北晚石炭世太原组的异珊瑚
河南省黄河以南石炭纪铝土岩系首次发现海相双壳类化石
细茎苏铁植物一新属Cathaysiocycas及其演化意义
河南登封晚古生代含煤地层各煤组的古生物特征
陕渑煤田山西组的穿时现象
河南西部“山西组”含大羽羊齿植物的层位
对陕渑煤田太原组与山西组界线划分的新认识
华北古一中植代交替之际植物群落演替趋势
登封煤田上石盒子组硅质岩产出特征及生成环境浅析
河南固始花园墙组时代的新认识
河南省山西组孢粉组合特征及环境意义
华夏植物地理区一个新的亚区——豫淮亚区
二叠纪放射虫Follicucullusbipartitus-F.charveti组合带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河南济源晚石炭世太原组的一种复体四射珊瑚
用现代地层学理论探讨华北二叠系划分对比中的几个问题
嵩箕地区山西组的新认识
河南东南部早石炭世植物群
河南禹州大风口剖面二叠纪地层古地磁研究
中国斯蒂芬期植物群的基本特征
近年来中国二叠纪古植物学研究简述
新新矿区山西组植物古生态学研究
河南登封二叠纪煤系地层植物化石组合
豫西石千峰组研究新进展
天石蕨属一新种(Szeahenanensesp.nov)在河南的发现及其演化意义
华北地台石炭二叠纪若干地层问题
华夏齿叶叶表皮构造的研究
河南登封煤田下石盒子组植物古生态学研究
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化和绝灭
北秦岭晚古生代海槽与华北陆块石炭一二叠纪含煤岩系
河南省华北型石炭一二叠纪地层多重划分与对比
河南禹州与山西太原石炭一二叠纪多重地层划分与对比
豫西一皖北地区二叠纪植物地理区系性质探讨
二叠纪地层研究述评
全球石炭纪和二叠纪植物地理分区
中国二叠系的底界
河南平顶山二叠纪星囊蕨的研究及其与虫囊蕨的关系
华夏植物群概述
河南固始下石炭统杨山组华夏木一新种
第三篇 文献目录
河南省晚古生代(华北型)地层古生物文献目录
《第五分册 中生代》

编撰说明
第一篇 综合研究
1 绪言
1.1 地层古生物概况
l2地层区划
1.3 盆地及分布
1.4 工作现状
2 三叠系
2.1 概述
2.2 地层区分述
2.2.1 华北地层大区
2.2.1.1 晋冀鲁豫地层区(V4)
1)刘家沟组(T1l)
2)和尚沟组(T1h)
3)二马营组(T2e)
4)油房庄组(T2y)
5)椿树腰组(T3e)
6)谭庄组(T3l)
2.2.1.2 秦祁昆地层区(V1)
1)留山(南召)盆地
2)五里川盆地
3)桐柏地区的海相三叠系
2.3 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3 侏罗系
3.1 概述
3.2 地层区分述
3.2.1 晋冀鲁豫地层区
3.2.1.1 济源盆地
1)下统:鞍腰组(j1a)
2)中统:马凹组(J2m)
3)上统:韩庄组(J3h)
3.2.1.2 义马盆地
3.2.1.3 任店盆地
32.1 4华北盆地新生界覆盖层下的侏罗系
1)坊子组(J1-2f)
2)三台组(J2s)
3.2.2 秦祁昆地层区
32.2.1 南召盆地(马市坪盆地、召北盆地、留山盆地)
3.2.2.2 大别山北麓盆地(平昌关盆地、罗山盆地、潢固盆地)
1)朱集组(J2s)
2)段集组(J3d)
3)商城金刚台地区的侏罗系上统金刚台组(J3J)
3.3 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4 白垩系
4.1 概述
4.2 地层区分述
4.2.1 华北地层大区
4.2.1.1 晋冀鲁豫地层区
1)洛阳一汝州盆地
2)五亩盆地(三门峡盆地、灵宝盆地、项城盆地)
3)潭头盆地
4)任店盆地
5)华北盆地新生界覆盖层下的白垩系
4.2.1.2 秦祁昆地层区
1)南召盆地(马市坪盆地、召北盆地、留山盆地、杨集盆地)
2)五里川盆地(五里川盆地、瓦穴子盆地)
3)大别山北麓盆地(平昌关盆地、罗山盆地、潢固盆地)
4.2.2 华南地层大区
4.2.2.1 南秦岭一大别山地层区(西峡盆地、淅川盆地、李官桥盆地、夏馆盆地、高丘盆地)
1)白湾组(K1b)
2)高沟组(K2g)
3)马家村组(K2m)
4)寺沟组(K2s)
4.3 问题及建议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论文选辑
河南省渑池县义马含煤岩组中的孢粉组合及其意义
河南济源一新粗弯齿兽
中南、华东地区白垩纪和早第三纪轮藻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
河南渑池、南召地区晚三叠世淡水瓣鳃类化石及其意义
河南李官桥盆地“红层”划分的意见
河南内乡新的恐龙蛋类型和恐龙脚印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华北地区二迭纪、三迭纪陆生四足类的性质及其时代探讨
关于古植代与中植代的界限
河南大别山北麓中生代火山岩地层时代新知
河南登封中三叠世轮藻化石
河南登封早三叠世孢粉组合
河南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地层
河南义马谭庄组和义马组的孢粉组合
中国三叠纪陆相地层及植物群
豫西义马组的时代及杨树庄组的创建
河南南召发现“热河动物群
河南南部早白垩世孢粉组合
论中国晚三叠世植物地理分区及古植物分区原则
义马煤田义马组砂岩中镜煤化直立树干的成因及环境意义
豫西卢氏县双槐树晚三叠世的植物化石
河南省三叠系及其印支期构造
河南义马中生代含煤地层
河南义马中侏罗世两种银杏日的雌性生殖器官
SewardiodendronlaxumFlonn(杉科)在河南义马中侏罗统的发现
义马煤田侏罗一白垩纪的构造演化与古植物古气候
豫南、皖西晚期中生代地层的对比
河南济源晚三叠世一中侏罗世陆相地层
河南义马煤田发现大量有价值的植物化石
河南镇平白湾热河动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河南镇平白湾组七段孢粉的发现
河南信阳罗山晚侏罗世的东方叶肢介群
河南济源晚三叠世曲流河沉积中的痕迹化石及其意义
秦岭、大别山区的热河动物群与中生代地层和构造发育史浅析
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的初步研究
河南义马和鄂尔多斯盆地中侏罗世几种成煤植物
陕南、豫西早白垩世叶肢介化石
陕南商县、豫西南召早白垩世植物化石
陕南、豫西早白垩世介形类化石
陕南、豫西早白垩世轮藻化石
陕南、豫南中生代晚期的昆虫化石
东秦岭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动物群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河南桐柏地区三叠纪早期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河南义马地区晚三叠世一侏罗纪孢粉组合及其地质意义
豫西义马组下含煤段植物群古生态及古气候研究
银杏型胚珠器官的异时发育起源
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古气候初探
豫西卢氏县朱阳关组的建立
西峡晚白垩世恐龙蛋化石内的DNA
豫西义马组植物群特征及其古生态
河南西峡盆地产恐龙蛋地层研究新进展
大别山区上侏罗统陈棚组发现昆虫化石
西峡盆地新类型恐龙蛋化石的发现
中国河南西峡盆地晚白垩世的一枚保存有遗传信息的恐龙蛋:结构、矿物-化学组成及埋葬学分析
亟待开展的秦岭造山带地层古生物研究工作
Rhaphidopteris一新种及其分类位置的探讨
评“河南西峡盆地产恐龙蛋地层研究新进展”
从生物化石的性质和分布分析秦岭上升的阶段性与幅度
豫西南晚白垩世地层时代研究的进展
豫两南区晚白垩世古气候的初步研究
河南义马组珠蚌类化石
济源上三叠统含煤含油地层中的痕迹组构
华北地台南缘中侏罗世气候变热的古植物学证据
河南西峡盆地恐龙蛋化石及略论恐龙绝灭问题
热河生物群的分布与扩展
豫西济源晚三叠世河流沉积类型及生物痕迹组构特征
论裸子植物钉羊齿属的异质性并描述河南侏罗纪义马组两新种
河南省恐龙蛋化石研究
河南两峡上白垩统恐龙蛋化石微量元素组成及古气候探讨
河南西峡盆地含恐龙蛋地层中无脊椎动物化石的首次发现
河南汝阳地区一巨型蜥脚类恐龙股骨化石的发现及其地层学意义
豫西南一鄂西北一带恐龙蛋化石演化序列与环境变迁
河南西峡白垩纪地层和蛋化石
河南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含恐龙蛋地层中的腹足类
河南西峡盆地晚白垩世含恐龙蛋地层中的双壳类
河南汝阳白垩纪一新的结节龙类恐龙化石
河南省义马县中侏罗统义马组兽脚类恐龙足印化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豫西栾川地区晚白垩世秋扒组一新的驰龙类化石
河南南襄盆地邓州凹陷晚白垩世的轮藻化石
第三篇 文献目录
河南省中生代地层古生物文献目录
《第六分册 新生代》

编撰说明
第一篇 综合研究
绪论
1 基岩区岩石地层
1.1 豫西北地层分区
1.2 豫西南地层分区
2 基岩区生物地层
2.1 腹足类化石组合带及时代划分
2.2 介形类化石组合带及时代归属
2.3 脊椎动物类化石组合带及时代划分
2.4 轮藻类化石组合带及时代划分
2.5 植物类化石组合带及时代归属
3 基岩区年代地层
3.1 古近系划分
3.2 新近系划分
4 基岩区动物群
4.1 卢氏动物群
4.2 核桃园动物群
4.3 河南省三趾马动物群
5 华北平原区岩石地层
5.1 周口、南阳地区
5.2 东濮地区
6 华北平原区生物地层
6.1 周口、南阳地区
6.2 东濮地区
7 存在问题及建议
7.1 存在问题
7.2 今后工作建议
8卢氏盆地新生代地层及脊椎动物群特征
8.1 岩石地层单位的研究概况
8.2 岩石地层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8.3 “卢氏组”和“卢氏阶”有关问题的讨论
8.4 关于卢氏脊椎动物群
参考文献
第二篇 论文选辑
ONTHECENOZOICCEOLOGYBETWEENLOYANGANDSIAN
河南卢氏上新世的哺乳动物化石
中国北部第三纪几种爪蹄兽化石
河南卢氏始新世Arctocyonidae科的发现
中国始新世恐角兽类的新资料
Paramyid和Sciuravids在中国的新发现
中国的裂齿目化石
河南洛阳东沙坡层的中新世脊椎动物
河南卢氏Tinosaurus一新种
华北始新世兔类化石
两栖犀科的新材料
河南始新世中兽科化石
河南、山西晚始新世哺乳类化石地点与化石层位
河南、内蒙古晚始新世啮齿类化石
始新世古食肉类新材料
河南吴城、淅川两盆地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地点及层位
河南淅川早始新世冠齿兽化石
河南桐柏地区柯氏犀类新材料
河南省桐柏地区的两栖犀类和副鼠类化石
河南吴城晚始新世的植物化石及其在植物学、古气候学上的意义
李官桥盆地红层时代的划分及所含哺乳动物化石的研究河南济源陆龟科化石
中国的古脊椎动物学研究(1949-1979)
河南白垩纪一第三纪地层划分对比及其含矿性
河南潭头、卢氏和灵宝盆地上白垩统一下第三系的划分
河南新乡潞王坟早上新世地层
河南淅川早始新世一新原鸟
似粗弯齿兽的重新鉴定
河南一尤因他兽头骨化石
河南信阳平昌关盆地晚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河南淅川县一湖北均县李官桥盆地玉皇顶组的腹足类化石
中国黄土的地层划分
从三门峡东坡沟剖面探讨“三门系”的时代及其环境演变
中国陆相新第三系的初步划分与对比
河南淅川始新世核桃园组獏化石
河南灵宝盆地早第三纪非海栖腹足类化石
河南潭头盆地大章组的非海栖软体动物化石
河南淅川始新世核桃园组肉齿类和食肉类化石
河南新安中中新世利齿猪一新种
济源盆地早第三纪轮藻化石
河南渐川始新世核桃园组兔类化石
河南淅川始新世核桃园组树鼩化石
中国始新世中、晚期哺乳动物群
秦岭东段李官桥盆地始新世哺乳动物化石新材料
河南新安金丝猴颅骨化石
河南西部及其邻近地区早第三纪生物地层特征与中国早第三纪生物古地理区系划分概要
河南淅川核桃园组的低等四足类动物群
烧结法在介形类化石分析中的应用
第三篇 文献目录
河南省新生代(前第四纪)地层古生物文献目录
《第七分册 地质环境变迁》

编撰说明
绪论
第1章 河南省古生代地质环境变迁
1.1 寒武纪的陆表海
1.2 奥陶纪出现河流沉积
1.3 志留纪海陆遥相对峙
1.4 早古生代地壳活动和地质构造单元划分
1.5 泥盆纪出现高等植物
1.6 石炭纪由古陆变陆表海
1.7 二叠纪聚煤的黄金时代
第2章 河南省中生代地质环境变迁
2.1 三叠纪大型内陆湖盆生成
2.2 侏罗纪爬行动物和裸子植物的繁盛
2.3 白垩纪被子植物的出现和恐龙的灭绝
第3章 河南省新生代地质环境变迁
3.1 古近纪石油天然气盆地的形成
3.2 新近纪东西差异升降显著
3.3 第四纪人类的出现及现代文明基础的形成
尾语
附录 河南省恐龙蛋产出地地质背景简介

参考文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