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她出生在上海的日本租界,接受是日本语文的启蒙教育。1946年春,她举家返回台湾,直到小学六年才开始学习中国语文。多年以后,她成为了台湾众所周知的散文作家、翻译家和学者。这三重身份,经历了重重的时间洗礼,像三个永不褪色的岁月书签,在连接那个年代和今天的时间轨迹上,汇集成了三个字:林文月。2008年1月,这位在台湾能够与鲁迅、张爱玲、余光中相提并论,不断得到读者和权威双重认可的知名女作家,将会在内地出版她的首部最为纯粹、最为知性的散文集《三月曝书》。而之前台湾文学鲜少输入内地市场的局面,也将渐渐得到化解。在此之前,内地已经出版了她的两部散文集:《京都一年》和《饮食膳记》。前者关乎旅行,后者关乎饮食。而本次由世纪文景公司推出的《三月曝书》,与这两本文集存在着很大的不同。这是大陆迄今为止引进的内容最为全面、最为丰富的林文月散文集。在这《三月曝书》中,林文月向读者倾诉了那个年代的往事,在淡淡的书香之中,将那些记忆中的人和事,谱写成了一支有关回忆的幻想曲。林文月的散文,就是具有这样一种如真似幻的独特气质。台湾大学教授何寄澎在评价林文月的散文时,曾把“如真似幻”总结为林文月散文的首要特点之一。“林先生认为生命的本质是如真似幻的。对于生命的感悟,林先生觉得似真实幻,似幻实真。生命其实充满了虚幻,但虚幻又不真只是虚幻,它确确实实会留下痕迹,因此它在本质上还是真实。”何教授如是道。事实上,一个人的回忆就是这样如真似幻的存在,那些业已流逝的人和事,已不存在于当下的现实中,但他(它)们以记忆的形式,脱离现实,又悄悄凌驾现实,在现实中,成为超越现实本身的永恒印记。林文月的散文,以一种细水长流的朴实笔调,将这些微妙的印记,潜移默化地呈献给了读者,历久弥新。记忆可能会褪色,但文学让它起死回生,永恒感人。《三月曝书》是一本有关书、有关回忆的散文集。以书为铺陈,以回忆为背景,生命中温暖而美好的一切跃然纸上。林文月这样写道:“书,不言语吗?书,正以各种各样的语言与我们交谈着。”正是这种与书的轻轻交谈,让这部散文集本身变成了一面会说话的多重屏风,书香岁月、往事情趣、异国游历、美食佳肴,在书中层层叠叠,娓娓道来。三月曝书,曝出淡淡的书香,曝出往日的心事,也曝出了绵绵的回忆。这《三月曝书》的出版,将会是所有读者与记忆的一次交谈,与时间所做的一场温婉的周旋。在这样的交谈中,一切归复平静。在这样的周旋中,时间不再冷漠。在这一切的背后,是一支属于那个年代的幻想曲。幻想,又让一切回忆变得真实,也让那个年代与这个年代重新交融,抚平躁动,回归平静与美好。这个冬天,下个春天,都不要忘记找个一个阳光温煦的午后,晒一晒自己心爱的书籍吧,就像林文月那样,给时间多留一点的角落,收藏就快被遗忘的念想,给记忆带上一点微微萦绕的温度,让一切淡然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