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最初称为“诗”,或“诗三百”。相传孔子曾做过删改整理工作,因而至汉朝儒学独尊时,被尊称为《诗经》。全书主要收集了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共三百零五首。其最后编定成书的时间,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诗”最初都是乐歌,故按乐调《诗经》可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风土之音,即各地民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鄢、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这些诗大部分是民间乐歌,抒写民众的喜怒哀乐。雅,即“正”,指朝廷正乐,是西周王畿的乐调。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三十一篇大部分是西周的作品,小部分作于西周末期,其作者主要是上层贵族,多为歌颂始祖和先王的业绩以及宴享活动等;小雅共七十四篇,多作于西周晚期,其作者既有上层贵族,也有下层贵族及地位卑微者,多怨刺之作。颂,即宗庙祭祀时演唱的祭歌,分为周、鲁、商颂,共四十篇。作为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婚爱、战争、燕飨等永恒主题。《诗经》的第一篇《关雎》就是写男子对女子的爱慕相思的。《静女》、《子衿》、《出其东门》、《蒹葭》等篇对男女主人公的相思、执著的爱恋情感表现得细腻真挚,缠绵感人;《柏舟》、《南山》等篇则反映主人公在外力干预下婚恋不自由的极端痛苦和强烈渴望;而《氓》、《谷风》、《绿衣》等作品则是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里,女子婚后失宠乃至遭休弃的婚姻不幸的哀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