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21世纪中国文学大系”中的一册,书中收录了2007年中国最佳的纪实文学作品数十篇。这些作品内容丰富、题材各异、构思精妙、语言优美、文笔生动流畅,具有较高的文学性及艺术性,展示了2007年中国纪实文学的最高层次,非常值得一读,从中您将获得美的享受。 本年度的大事甚多,大事记式的报告文学并不少见。但大多是“新华体”的报道,于报告文学的体之味淡然。我这里所选两篇,一是刊发于《中国作家》第10期的《冀东大发现》,二是发表在8月2日《南方周末》的《无锡: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冀东大发王见))是一篇关于石油勘探与开产的及时报告,作者为何建明。何建明擅长报告文学的国家叙写,此篇所写也关涉宏大的题材。所谓“大发现”,发现的是冀东南堡油田,这个油田目前探明的储量为10亿吨。据称这是“40多年来我国石油勘探最激动人心的发现”,让国务院总理“高兴得睡不着觉”,甚至一时还影响到股指。何建明敏感于这种具有新闻效应的题材,走进新闻发生的现场,挖掘出新闻背后的人和事。石油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既关乎国计,也影响民生,2007年油价一路飙升,有些油品出现了供不应求的状况。感念此种情景,我更能体味冀东大发现其“大”的意含了,对油田发现者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无锡: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这看起来似乎是一篇主题正面的作品。但读此篇我们自然会链接到2007之夏“太湖蓝藻”事件。悄然而至的深度环境污染,犹如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将和平生活中的人们打得措手不及。《无锡:一个城市与污染的战争》的作者是相当智慧的,其表征为将问题说事处理成业绩叙事。但细读这篇作品,我们可以感知作者指向的正是问题本身。一个城市之所以会与污染进行着旷日持久的“战争”,其要害在于“苏南模式”内生着的“污染效应”。作者对事像是具有某种穿透力的,洞察到曾经的“苏南模式”,“在承接产业转移的同时,也承接了污染”,“产生利润的同时产生污染”。在普遍地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社会时尚中,环保的被搁置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