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辑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美学”两个栏目中亦不乏精彩之作。如“中国文化”栏目中张开焱的《中国文化元编码的形成及其历史基础》一文,提出“三”这一神秘圣数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最重要的文化元编码,并探讨了其社会历史成因,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何根海的《嫦娥奔月与祈生巫仪》将月亮崇拜、月神神话及其相关民俗加以综合分析,将其与古老的祈生巫术相联系,揭示了月亮这一古老的原型意象的文化内涵,文章思路开阔,观点新颖而言之有据。周大鸣的《民间文学与中国文化精神》一文以人类学的视角和方法打通“大传统”与“小传统”之间的隔阂,以民间的鲜活材料来论证中国文化精神特质,视角新颖独特,言之成理。“中国美学”栏目中蒋济永的《中国当代美学的资源与走向》立论高远,对当代中国美学的现状从不同角度作了分析,指出其危机、矛盾和发展希望,活跃了学术讨论并激发人们的思考。李耀南的《后实践美学的思想迷误》讨论了长期为学术界关注的实践美学与后实践美学论争的一些问题。孟登迎的《“理趣”说及其诗学意义》探讨了“理趣”这一中国诗学独特范畴的由来及其理论意义,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