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在人们的生活中,天天离不开吃与喝。只有科学地吃,才会增进健康。有病就医,属被动保健;注重食疗,属主动保健。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食疗重于药疗。吃有讲究,喝有学问。人体千差万别,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营养需要。对于处在不同生理状态、患有不同疾病的人来说,他们都有不同的营养需求;同时,通过摄取不同的食物,还能对身体的种种不适和潜在疾病起到调剂和辅助治疗的功效,这就是我们所提倡的“食疗”。“药补不如食补。”从中医学的养生学上来说,选择食物,讲究四气五味,这里面有很独特的生活科学道理。四气是指寒、热、温、凉,五味指甘、酸、苦、辛、咸。中医合称“四气五味”为“性味”。食物性味不同而功能各异,人们选择食物时,尤其是进行“食补”时,就得根据各种食品的性味合理选择,因人施补。食物的性能通常分平补、清补、温补三大类型。平补(性平)食品,性能平和,适应性强,无论健康人,还是寒、热病人,无论阴虚、阳虚,都可食用。这类食品中有粳米、大豆、玉米、甘薯、高粱、蚕豆、豌豆、芋头、胡萝卜、莲子、百合、花生、芝麻、葡萄、李子、脐橙、猪肉、鸭肉、青鱼、黄鱼、银鱼、鲫鱼、海蜇、泥鳅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