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宗教佛教六祖坛经说什么

六祖坛经说什么

六祖坛经说什么

定 价:¥28.00

作 者: 明奘 著
出版社: 甘肃民族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佛教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2113504 出版时间: 2008-10-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55 字数:  

内容简介

  《六祖坛经》是不太好讲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佛法从印度走向中国,真正中国化就是从六祖开始的。在讲《坛经》之前,我们先要了解一点那个时代的背景。六祖所处的时代是唐朝贞观之治后的鼎盛时期,在那个时代佛教的几大宗派基本都已经成形了。像智者大师创立的天台宗,在隋代就已经初具规模,到了唐代更是有了很大的发展。华严宗、三论宗、净土宗、律宗、唯识宗也都开辟了自己的空间和阵地。而禅宗一法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由达摩祖师传来东土,经过一脉单传传到六祖的时候,也经历了差不多300年的时间。

作者简介

  明奘法师,河北承德隆化人,1967年生,曾就读于广州中山大学。1995年在柏林禅寺净慧老和尚座下出家,1996年在新加坡从净空老法师学习讲经。1999年冬从净慧老和尚座下接法,传承中国临济宗第四十五代法脉。1998年参与创办河北省佛学院并担任首任教务长,2000年开始担任新加坡《佛陀教育》杂志主编。作为内观禅在中国内地的最早引进者与推广者之一,明奘法师于1998年开始推广并组织南传内观禅禅修活动,自1999年到2007年在全国安排了近上百次内观禅修活动,在社会各界取得良好的效果,目前内观禅法已经在各地弘扬。明奘法师秉承并发扬“生活禅”的理念,推广清静行,组织策划的系列活动成功搭建了与高知青年交流对话的平台;在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及马来西亚大学等各大高校的讲座中,以其纯净透彻、智慧直接、贴近人生的风格深受青年学子们的喜爱。其中参与组织主持多届“生活禅夏令营”,并在内地佛教界首开为佛教夏令营训练义工之先河,受到广大青年佛子的欢迎与好评。

图书目录

讲经缘起
释经题
行由品第一
 缘起 
  开篇直指法要 
  六祖的身世 
  闻《金刚经》而有悟 
  五祖开东山法门 
 初见五祖 禅法相见 
  顶天立地唯求做佛 
  机教相扣 不离自性 
 二见五祖 心的沟通 
  以生命传承佛法 
  慈悲与智慧不二 
  船子德诚度夹山 
 传承禅法 
  取自本心言下须见 
  神秀呈偈 不见本性 
  二心对立 
  顿悟和渐修——修行的一体两面 
  禅的意趣——强调见地和智慧 
    渐修之法清净三业 
  若见本性言下相应 
  理事不二体用一如 
  六祖得法偈 
  惠能闻神秀偈 
  生命平等——诸法缘生 其性本空 
  众人推出——张日用为六祖书偈 
  自性本空念念做主 
  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以貌取人 失之子羽 
  中国佛教的特色 ——精英佛教 服从权威 
 三见五祖 传顿教法 
  三鼓授法 
  心在法上境随心转 
  证得空有不二 
  万法不离自性——六祖的悟处和用处 
  祖师禅的前提——自性本净 
  万法之本无生灭 
  快速成佛法门——智慧扎根 
  自性体空 而无动摇 
  根本的佛法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自性做主万法自备 
  禅门修行的次第 
  传法的责任 
  传授衣钵 
  禅法南流 
  明上座本来面目 
  避难说法 
  诸佛妙理非关文字 
 菩提树下开东山法门 
  直指人心出语惊人 
  不二之法 
  不论禅定解脱 
  非常非断 
  非善非不善 
  蕴之与界其性无二 
  六祖剃发受戒 
  心佛众生三无差别——总结回向 
般若品第二
  摩诃般若波罗蜜法 
  自性般若 本自具足 
  口念心行本性是佛 
  摩诃 
  心量广大犹如虚空 
  自性真空 
  能含万法是大 
  于善恶不取不舍不染著 
  迷人与邪见 般若 心遍一切处 
  性本空生含万法 
  般若从自性而生 
  大智大用 
  当下般若行 
  聪明和般若 
  波罗蜜 
  当下离生灭 
  一念修行 
  烦恼即菩提 
  般若用处 
 修般若行 
  最上乘 
  本性般若常自观照 
  迷心外见是为小根 
  不执外修常起正见 
  执相而求谬以千里 
 顿悟菩提 
  万法因人而有 
  佛法与宗教的区别 
  见真如本性至灭妄佛地 
  众生与佛在迷悟间 
  豁然得本心 
  观自在 
  内外善知识 
  禅坐中体会般若观照 
 般若三昧无念行 
  了知一切自在无染 
  寂而常照 
  授记与付嘱 
  禅法为至宝 
  善知众生根基 
  无愿随缘 
 人间佛教的根本 
  世间一切与道不相妨碍 
决疑品第三
 功德与福德 
  会斋佛事 升座说法 
  只闻来学 未闻往教 
  功德在法身中 
  功德不在修福中求 
  功德法身 自性内见 
  真修功德 常行普敬 
  三轮体空——福德与功德的完美结合 
 自性弥陀 唯心净土 
  善听 
  除身中十恶八邪,西方去此不远 
  迷人愿东愿西悟 人自净其心 
  刹那间移西方于目前 
  一切在身心中具足 
  如何回向 
  法无贵贱 
 如何在家修行 
  守规矩 
  恩、义、让、忍 
  但尽凡情 别无圣解 
定慧品第四
 定慧等学 
  定慧为本 
  名虽有二体本同一 
  一行三昧 
  但行直心 
  莫口说三昧 心行谄曲 
  迷著法相 障道因缘 
 无念 无相 无住 
  立顿渐之名 
  无住者 人之本性 
  外离一切相 
  于自念离诸境 
  变易生死 
  缘起的因果 
  云何立无念为宗 
  无二相 念真如 
坐禅品第五
 不著心 不著净 不是不动 
  心原是妄 知心如幻 
  性自清净 净无净相 
 自性不动 
 外离相即禅 内不乱即定 
忏悔品第六
 五分法身香 
  自性中起 自度自戒 
  戒香 
  不说四众过 
  定香 尔能一心乎 
  慧香 
  解脱香 
  解脱知见香 
  月明帘下转身难 
  见法即见佛 
 无相忏悔 
  罪从心起将心忏 
  念念解脱 
  忏其前愆悔其后过 
 四弘誓愿 
  完善自心的始点 
  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将正见度 
  自性般若断烦恼 
  不识本心学法无益 
  常能下心行于真正 
 无相三皈依 
  真正的皈依 
  外在三宝的归家方便 
 一体三身自性佛 
  山色无非清净身 
  色身舍宅 不可言归 
  性本清净 万法皆现 
  自性天清 日月常明 
  遇善知识 闻真正法 
  自除迷妄 
  除却自性不善心 
  打破染净对立 
  下心恭敬的行法 
  于实性中 不染善恶 
  放下屠刀 立地成佛 
  念念圆明 自见本性 
  念念自见 不失本念 
  回一念善 智慧即生 
  自悟自修 无相颂 
  善人的痛苦 
  难以熄灭的灯 
  《影尘回忆录》的往事 
机缘品第七
 诸佛妙理 非关文字 
 成相离相 即心即佛 
  法海何其多 
 开示悟入 唯一佛乘 
  礼本折慢幢 
  能礼所礼俱空寂 
  师徒亦须缘 
  内外不迷开佛知见 
  天台宗与五时判教 
  一念心开 
  念念开佛知见 
  三车是假一乘为实 
  三车之喻 
  骑牛找牛 
  经诵三千部 曹溪一句亡 
 三身四智体中圆 
  楞伽印心 
  转识为智 
  终亡染污名 
 见性与最上乘法 
  犹存见知 
  法无四乘 
 圆明寂照 真常寂乐 
  圆月弯月 
  圆明常寂照 
 圣谛不为不落阶级 
  修正不无污染不得 
  磨砖做镜 
 体即无生分别非意 
  一宿觉 
 凡圣情忘能所俱泯 
 永与人天为福田 
 解粘去缚 
顿渐品第八
 南能北秀 法本一宗 
  法无顿渐 人有利钝 
  不囿己见 
 幻何究竟 回趣真如 
  坦诚的“盗法”人 
  向上一招,解决心的问题 
  自性戒定慧 
 自性不增不减 
  何为明心见性 
  了知生死不相关 
 无所得的志彻师 
  生死 
  神通与平常道心 
  常与无常 
  真常 
  非师授予亦无所得 
 大弘顿教的菏泽神会禅师 
  口头禅 
  生灭与二边 
  慑服神会 
  知解宗徒大弘禅法 
 六祖教法应运而生 
宣诏品第九
 请师出山入宫 
  信心坦荡 
  道由心悟 
   二乘见解法有相待 
   烦恼即菩提 
  大乘见解无二实性 
  当处出生随即灭尽 
  诏奖六祖 
  南华故址瞻旧物 
付嘱品第十
 传接引法 
  三科三十六对不离自性 
  三科法门自性起用 
  三十六对 
  二道相因生中道义 
  有二即舍 
 依法修行 不失宗旨 
  生死涅槃等空华 
  真假动静偈 
  真假不二 当下一体 
  善能分别诸法相于第一义而不动 
  不诤 
 付授正法 不付其衣 
  一花开五叶 
  一相三昧 一行三昧 
  心地含诸种菩提果自成 
 祖归新州 传付来去 
  有来必去 无心得道 
  悬记后来 
  禅宗的法脉 
  禅宗的生命力 
  识自心众生 见自性真佛 
  从当下一念入手 
  一心之法 
  再三付嘱 奄然而逝 
后记 
学习《坛经》答疑 
结束语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