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生活时尚体育体育理论及教学自行车运动的科学与实践

自行车运动的科学与实践

自行车运动的科学与实践

定 价:¥35.00

作 者: 李之俊 主编
出版社: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百科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43938830 出版时间: 2009-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357 字数:  

内容简介

  《自行车运动的科学与实践》是由从事体育科研领域中的研究员、教授等,根据各自长期从事自行车运动科研实践的研究成果,同时参考大量中外文献编写而成的一本学术性著作。《自行车运动的科学与实践》注重理论知识、文献综述与实践结合,着重对自行车运动的最新研究进展、最新研究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进行综述与评述,使用与项目相关的经典图表、专家学者观点与著名教练员论述,使读者对自行车运动科学研究领域的发展现状有一个基本了解。全书共分10章,内容涉及自行车运动人才选拔及其标准模型、运动员有氧与无氧运动能力及其测评、运动员体能训练、SRM系统的介绍与实践应用、运动员肌肉系统功能、运动员营养与体能恢复、女子自行车运动员特点、高原训练、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控与实验室评定等,可供自行车运动教练员、体育科技人员、体育教师,体育管理干部阅读借鉴。

作者简介

  李之俊,1952年生,广东三水人,研究员,上海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上海体育学院博士生导师,国家体育总局竞技运动能力综合评定重点实验室主任,上海《体育科研》主编,中国运动医学学会常委,《中国运动医学杂志》编委。主要研究领域:运动员身体机能状态的诊断与评定、高原训练的理论和实践、运动与适应、运动员心脏研究等。完成国家科技部“我国优秀运动员竞技能力状态诊断和评价系统的研究与建立”,国家科技部“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赛艇运动员疲劳诊断与体能恢复指导系统”,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项目“自行车运动员专项体能测试评定系统的研究”等国家级、省部级、厅局级课题30多项,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荣获国家体委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国家体育总局“备战26届奥运会科研公关和科技服务”一等奖,中国体育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等奖项。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自行车运动员的肌肉系统功能
第一节 肌肉生理
一、参与自行车运动的肌肉
(一)下肢肌肉的活动特征
(二)腹部、背部和上肢肌肉的活动特征.
二、肌纤维类型及其募集
(一)肌纤维分类及其生理生化特点
(二)肌纤维的百分比
(三)肌纤维的募集
三、肌肉力量与肌肉耐力
(一)肌肉力量
(二)肌肉耐力
(三)肌肉力量与耐力之间的关系
四、肌肉疲劳与乳酸
(一)肌肉疲劳
(二)乳酸的生成及其作用
第二节 影响肌肉功能的因素
一、骑行姿势
二、座位高度
三、坐管角度
四、踏蹬频率
第三节 肌肉力量及其评价
一、肌肉力量的重要性
二、发展肌肉力量的生理学基础
(一)肌肉适应能力
(二)肌肉肥大
(三)肌肉最大力量
(四)肌肉最大功率
(五)肌肉力量耐力
(六)肌肉力量维持
三、肌肉力量的测试与评价
第四节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及其测试与评定
第一节 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一、有氧能力与心肺系统
(一)每搏量和血容量
(二)耐热和散热
二、有氧能力与肌肉系统
(一)肌纤维类型及募集
(二)毛细血管密度
(三)肌球素水平
(四)氧化酶活性
(五)肌肉离子泵的调节
(六)骨骼肌缓冲氢离子能力
(七)高能磷酸盐储备
三、有氧能力与代谢系统
(一)能量代谢
(二)骑车效率与骑车经济性
四、小结
第二节 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的训练
一、少年运动员有氧耐力开始训练的时间
二、女子青少年运动员有氧能力的特点
三、一般有氧耐力和专项有氧耐力安排
四、有氧耐力的训练
(一)持续训练法
(二)间歇训练法
(三)高原训练
五、小结
第三节 高水平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训练方案的优化
一、研究内容
(一)运动强度
(二)持续时间
(三)间歇恢复时间
(四)组数和频率
(五)骑行频率
(六)恢复方式
(七)成绩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八)其他
二、小结
第四节 自行车运动员有氧能力的测试评定方法
一、最大摄氧量
(一)直接测定法
(二)间接测定法
(三)在实践中的应用
二、最大摄氧量强度
三、最大摄氧量强度持续时间
四、无氧阈法
(一)乳酸无氧阈测定法
(二)通气无氧阈法
(三)心率无氧阈法
五、小结
第三章 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及其测试与评定
第一节 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的生物学基础及其研究进展
一、无氧能量代谢系统
二、无氧代谢能力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运动能力的检测与评价
一、非乳酸性无氧能量
二、运动员非乳酸无氧运动能力的评定
(一)马格利亚阶梯实验
(二)磷酸原能商法
(三)10 s最大负荷测试法
(四)30 m跑测试方法
(五)耶格15s纵跳
(六)纵跳实验
三、乳酸性无氧能量
四、运动员乳酸性无氧运动能力的评定
(一)30s最大负荷测试方法
(二)60s最大负荷测试方法
(三)wingate无氧测试
(四)改良的Wingate无氧测试
(五)120s最大测验
(六)耶格60s跳
(七)最大累积缺氧量测验
第三节 自行车运动员无氧能力的训练
一、自行车运动项目的供能特点
……
第四章 自行车运动训练的科学监控
第五章 自行车运动员的体验
第六章 自行车运动员的营养与体验恢复
第七章 女子自行车运动员特点
第八章 SRM系统在自行车运动训练监控中的应用
第九章 高原训练与自行车运动
第十章 高水平自行车运动员的选材标准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