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泽南(嘉庆十二年至咸丰六年,1808—1856)字仲岳,号罗山,出生于湖南湘乡一个亦耕亦读的贫民家庭。他的一生以咸丰二年(1852)为界,前后主要做了两件大事:罗泽南首先是一个理学家。咸丰二年以前,罗泽南精研理学及经世之学,确立了对理学的信仰,终身奉为圭臬。他写了许多著作和文章,在阐发理学著作时形成了自己的观点,并讲学乡里,培养了一大批门生弟子。罗泽南的思想比较集中地反映了中国进入封建社会末期程朱理学和经世致用思潮发展变化的情況。 咸丰二年以后,罗泽南投笔从戎,与太平军作战,对湘军的创建和发展起过重要甚至关键的作用,成为湘军中少有的独当一面的大将,参与制定了多项事关全局的战略决策,指挥过多场重大战役,为清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从而得以秀才的科举功名,战死疆场后被清廷特谥“忠节”。然而,罗泽南更是湘军著名的“儒将”。据记载,曾国藩死后,一个叫谢维藩的人在挽联中曾这样评价湘军的著名人物:“吾楚多武功:新宁伟节,罗山邃学,益阳雄略,湘阴衡阳皆卓荦勋名,相度恢然众贤汇。”可见,在人心目里,同是儒生出身与太平军作战的人,与江忠源(新宁人)、胡林翼(益阳人)、左宗棠(湘阴人)、彭玉麟(衡阳人)相比,罗泽南是以“邃学”亦即精通程朱理学和经世之学为显著特色的。确实,罗泽南在湘军将领中学究气味最浓,他不仅有系统的理学著作,始终笃信理学,而且在戎马倥偬中仍钻研理学不歇,著述不停,更重要的,在与太平军作战中,他是以其理学、经世之学思想作为指导的。没有他1852年以前的理学、经世之学的思想,就不会有他1852年以后的实践。正如曾国藩在《罗忠节公神道碑铭》中所说:“咸丰四五年间,公以诸生提兵破贼,屡建大勋,朝野仰叹,以为名将。而不知其平生志事裕于学者久矣。”因此,剖析罗泽南的思想及其实践,对于促进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思想史的研究,均有重要意义。就让我们来鸟瞰一番这位“罗忠节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