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界对人格障碍的认识一直在不断更新。一方面学者们正在艰辛地努力把它和其他的精神/心理障碍特异性地、准确地区分开;另一方面,对于如何有效地治疗这类疾病,学者们更是在积极探索。本书从人格障碍的基本分类、流行病学特点、病理机制(生物、社会及个人因素)、临床测评、心理与药物治疗及相关的法律问题展开了有限的论述。由于人格障碍的分类标准一直处于非恒定期,针对每种人格障碍的流行病学调查也只能给我们一个不同人格障碍类型大概的分布情况。同样的,有关这些类型的临床评定和量表测量也只能停留在目前使用的分类诊断上。好在对其维度的测量反映的是一种数学模型,可以独立于分类诊断之外而说明障碍特质的结构,因而这些研究成果不受诊断手册更新的影响。在治疗方面,以辨证行为疗法、集体疗法等为代表的策略渐渐地给人格障碍患者及其家人带来了希望。这些疗法从认知疗法、行为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等经典方式中吸收了大量精髓。鉴于多年的临床经验,很多学者们都承认药物对彻底治愈人格障碍几乎无效,但是大家对将来的某些新药物在治疗人格障碍上会有突破这一点上始终抱有很大的希望。另有一些学者对人格障碍实施的短期住院治疗等尝试也在很大程度上干预了患者的突出症状,这也是十分有益的。再有,我国司法鉴定十分严谨,涉及有关人格障碍的相关实践对整个精神疾病的司法概念有着较大的启示作用。作者简介:王伟,男,安徽利辛人。浙江大学医学院精神病学-临床心理首席科学家、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点负责人,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精神科(中国唯一一家通过国际医学界最高JCI质量认证的公立医院)和理学院心理系(国家重点学科)主要成员。1992年留学于荷兰Erasmus University Rotterdam,1993~1996留学于比利时University of Liege。主要涉足领域为临床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人格结构、功能,人格障碍,神经认知、面部情绪识别、ERPS,色彩与音乐的相关心理)和临床精神病学。曾在人格障碍、抑郁障碍、焦虑障碍、精神分裂症、基础性头痛的皮层信息加工、神经生理表现、诊断和心理治疗上,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先后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课题10余项,发表SCI/SSCI论著40余篇,其中部分论著被国内外同行引用近300次,主编国家级出版社教材3部、专著2部,主审教材1部。因为在人格研究方面的工作,在2006年度获The H.J,Eysenck Memorial Fund's Award。近年来担任国际专业期刊Neurophysiol Clin的编委,同时应邀为数十本国际英文专业期刊审稿数百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