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纵横论档
神秘之门叩开之后
从《青春美丽档案》想到的
从杏花楼月饼配方藏秘说开去
圆明园不再安宁
档案的悲哀
到档案馆来旅游,如何?
由“茶文化节”想开去
从“科技史料走进博物馆”说开去
再谈档案的悲哀
“通才”、“通材”及其他
档案馆和他的“邻居”们
走出“兰台”
让档案史料读物走近普通市民
感悟米卢和他的“快乐足球”
为普通人“记录历史”鼓与呼
档案馆的“公共空间”
从档案进入拍卖市场说起
“文化反哺”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刘翔背后的档案支撑
“泛档案”现象析
对连战寻根之旅档案“发现”的发现
析档案馆文化
为冯骥才们的“文化行为”所撼动
档案馆的“文化身份”
档案人的“文化自觉”
析公共档案馆
建设面向社会的档案讲坛
从法邮大楼到档案新馆
可否修订《档案学词典》
“爬坡上坎”精神赞
档案人员的社会角色及其责任
对“城市记忆”的解读
挽留“老字号”
档案与你同行
抢救“灾难记录”
人生留档
蓝色的伞流
赵祖康先生与档案
访巴金
三峡——一个悠悠的梦
叩访档案
拼缀异国文化碎品的人
我的老照片
走进电台直播室
《星期五档案》及其他
上海老街
走近“香格里拉”
岁月的驿道
2000年的祝福
生命当头的一片绿荫
真心英雄
五月的激情
初叩津门
心安是福地
《上海档案》百期感怀
留住城市文脉
相逢在“寒舍”
那一片“新天地”
消逝的风景
聚散之间
直面“非典”
老厂的记忆
“光明”情结
“德大”的记忆
打浦桥的“文化版图”
活下去,并且要记住
收藏“生命记录”
另类知青的咏叹调
有信的日子
输液室
年味
新年新生活
海外览裆
访加散记
一、会见国际档案理事会主席
二、档案馆的大厅有如宾馆的大堂
三、跨越国界的“档情”
四、文档一体化管理已承袭35年
五、古老和现代的成功“嫁接”
六、异国他乡遇故人
七、魁北克的冬夜
巴黎印象
一、巴黎的震撼
二、在巴黎,有一片宁静的地方
三、巴黎淘邮记
北欧纪事
一、岩石下的档案馆
二、世界名校的档案员
三、嘉士伯酿酒公司陈列馆
澳新见闻
一、别具一格的维多利亚州档案馆
二、丰富多彩的昆士兰州档案展
三、和谐合作的达尼丁文献机构
四、傍海而建的奥克兰海事博物馆
印度、土耳其掠影
一、你好,孟买
二、难读的德里
三、横跨欧亚的伊斯坦布尔
四、寻访古城以弗所
说档评刊
档案期刊的社会性
《档案》的优势所在
拱破原有的思维定式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连接点上
——《山西档案》十岁寄语
困惑和诱惑同在
——《档案与建设》十岁断想
远亲不如近邻
——给《浙江档案》的同仁们
以小见大由浅人深
——写在《济南档案》创刊十周年之际
《湖南档案》及其当家人
有感于档案期刊“变脸”
路,在脚下延伸
——写在《上海档案》出刊100期之际
档案期刊的资源配置
档案期刊的社会定位
档案期刊的环境建设
我们共同走过的路
——写在《浙江档案》出刊300期之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