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建筑科学古建筑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中国古代艺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

定 价:¥68.00

作 者: (美)巫鸿 著,李清泉,郑岩 等译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古建筑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208081406 出版时间: 2009-04-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494 字数:  

内容简介

  本书由芝加哥大学艺术史系巫鸿教授撰写,一经出版即在西方汉学界和艺术史学界引起强烈反响与论战,被Art Forum列为1990年代最具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全书共分六个部分。导论: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以下为正文五章:第一章 礼制艺术的时代第二章 宗庙、宫殿与墓葬第三章 纪念碑式城市——长安第四章 丧葬纪念碑的声音第五章 透明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纪念碑性”是作者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史中关于礼器的社会功能、宗教政治功能时所采用的核心概念。作者认为,中国艺术和建筑有三个主要传统——宗庙和礼器、都城和宫殿、墓葬和随葬品,此三者所具有的重要宗教和政治内涵里的一种核心精神,即“纪念碑性”。此三者所体现的“纪念碑性”伴随着中国物质文化发展中材料、工具的变迁中,具有一定的传承性关系。从文化比较的角度出发,作者通过“纪念碑性”在中国古代美术中的特殊表现来确定中国艺术传统的某些基本特性。从历史演变的角度出发,作者希望通过对一个波澜壮阔的历史过程的观察去发掘中国古代美术内部的连续性和凝聚力。

作者简介

  巫鸿,美术史家。早年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后任职于故宫博物院书画组、金石组。1980-1987年负笈哈佛大学,获美术史与人类学双博士学位。随即在哈佛大学美术史与建筑史系任教, 1994年获终身教授职位。同年受聘主持芝加哥大学亚洲艺术教学、研究项目,执“斯德本特殊贡献教授”讲席。2002年建立东亚艺术研究中心并任主任。同年兼任该校斯马特美术馆顾问策展人。2008年获美国美术家联合会美术史教学特殊贡献奖。现为美国国家文理学院终身院士。其著作包括《武梁祠:中国古代画像艺术的思想性》(1989,美国亚洲学年会1989年度最佳著作奖),《中国古代美术与建筑中的“纪念碑性”》(1995,1996年度杰出学术出版物,被列为1990年代最具意义的艺术学著作之一),《重屏:中国绘画的媒介和表现》(1996,获美国最佳美术史著作提名)。参与编写的重要著作包括《中国绘画三千年》(1997)、《剑桥中国先秦史》(1999)等。多次回国讲学,发起“汉唐之间”中国古代美术史、考古学研究系列国际讨论会,主编三册论文集。巫鸿近年来致力提高国外对中国现代艺术的理解和研究水平,加强国内外艺术家、评论家和策展人之间的交流。策划的大型展览包括:《瞬间:90年代末的中国实验艺术》(1998),《在中国展览实验艺术》(2000),《重新解读:中国实验艺术十年(1990-2000)——首届广州当代艺术三年展》(2002),《过去和未来之间——中国新影像展》(2004),和《“美”的协商》(2005)等,并撰写并编辑有关专著。李清泉,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2001-2002年间,任美国国家美术馆视觉艺术高等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员。2002年、2005年先后在芝加哥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亚洲艺术研究中心进行访问研究。郑岩 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汉唐美术史与美术考古。著有《安丘董家庄汉画像石墓》(1992)、《魏晋南北朝壁画墓研究》(2002)、《中国表情》(2004)。合著有《山东佛教史迹》(2007)、《中国美术考古学概论》(2007)、《庵上坊——口述、文字和图像》(2008)。合译有《礼仪中的美术》(两卷,2005)等书。

图书目录

导论 九鼎传说与中国古代的“纪念碑性”
第一章 礼制艺术的时代
 一 “礼器”的概念
 二 礼仪美术的遗产
  1 “昂贵”美术
  2 “装饰”与“徽志”
  3 从模仿到综合
  4 装饰的变形
  5 文字的胜利
 三 中国青铜时代
第二章 宗庙、宫殿与墓葬
 一 宗庙
 二 从宗庙到宫殿
 三 从宗庙到墓葬
 四 中国人对石头的发现
第三章 纪念碑式城市——长安
 一 对长安的两种看法
 二 高祖:长安的诞生
 三 惠帝和长安城墙
 四 武帝奇幻的苑囿
 五 王莽的明堂
第四章 丧葬纪念碑的声音
 一 家庭[一]
 二 家庭[二]
 三 友人与同僚
 四 死者
 五 建造者
第五章 透明之石:一个时代的终结
 一 倒像与反视
 二 “二元”图像与绘画空间的诞生
 三 尾声:门阙
附录
 插图与地图出处
 引用文献目录
 索引
 译者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