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第1章 绪论
1.1 现代操作系统面临的挑战
1.2 操作系统访问控制
第2章 操作系统访问控制研究概述
2.1 基础理论的形成
2.1.1 访问控制抽象
2.1.2 引用监控机
2.1.3 BLP模型
2.1.4 权能与访问控制表
2.1.5 操作系统保护理论
2.2 访问控制模型
2.2.1 概念辨析
2.2.2 安全模型描述
2.2.3 安全模型比较
2.3 访问控制框架
2.3.1 基于策略描述语言的FMP
2.3.2 基于安全属性的FMP
2.3.3 基于统一模型的FMP
2.3.4 FMP比较
2.4 安全操作系统
2.4.1 安全Multics
2.4.2 Linus IV系统
2.4.3 安全Xenix系统
2.4.4 System V/MLS
2.4.5 安全TUNIS系统
2.4.6 ASOS系统
2.4.7 基于Mach的DTOS安全操作系统
2.4.8 基于Fluke的Flask安全操作系统
2.4.9 基于Linux的SE—Linux安全操作系统
2.4.10 中国安全操作系统研究
2.4.11 红旗安全操作系统
第3章 强制访问控制
3.1 多级安全策略的适应性实施方法
3.1.1 二层判断空间划分
3.1.2 BLP模型的形式化框架简述
3.1.3 ABLP实施方法理论框架的建立及其正确性证明
3.1.4 ABLP实施方法解释
3.2 安全策略格与多级安全策略
3.2.1 安全策略格的定义方法
3.2.2 多级安全策略的历史敏感性
3.2.3 DTOS安全策略格的修正
3.2.4 小结
第4章 角色访问控制
4.1 引言
4.2 扩展RBAC96模型
4.3 OSR模型的形式化描述
4.3.1 有关角色、用户、进程和可执行文件的定义
4.3.2 有关客体的定义和规则
4.3.3 有关操作的定义和规则
4.3.4 有关权限的定义和规则
4.3.5 模型中的关系
4.3.6 进程角色集合变化规则
4.3.7 访问决策的规则与定理
4.4 OSR模型实现
4.4.1 GFAC实施部分
4.4.2 Capability实施部分
4.4.3 系统缺省状态的确定
4.4.4 继承关系和限制关系的实现
4.4.5 安全管理
4.5 小结
第5章 可用性访问控制
5.1 提出问题
5.2 模型描述
5.2.1 定义
5.2.2 保护规则
5.2.3 感染传播规则
5.2.4 关键标志传播规则
5.2.5 总体描述
5.3 模型分析
5.3.1 安全性分析
5.3.2 兼容性分析
5.3.3 易用性分析
5.4 模型实现
5.5 模型评价
5.5.1 安全性测试
5.5.2 兼容性测试
5.5.3 性能测试
5.6 与DTE模型的关系
5.7 小结
第6章 可生存性访问控制
6.1 可生存性访问控制
6.2 TTC模型
6.3 模型证明
6.4 模型应用
6.5 模型比较
6.6 小结
第7章 访问控制框架
7.1 扩展GFAC
7.1.1 引言
7.1.2 访问的三层模型及二项缓冲机制的提出
7.1.3 带二项缓冲机制的通用访问控制框架
7.1.4 DGFAC在RFSOS中的实施
7.1.5 性能评价
7.1.6 小结
7.2 环境适应的多策略支持框架
7.2.1 引言
7.2.2 评价准则
7.2.3 Guards框架的提出
7.2.4 Guards框架的描述
7.2.5 Guards在RFSOS中的实现
7.2.6 Guards与FLASK的比较
第8章 访问控制管理
8.1 访问控制的管理
8.1.1 引言
8.1.2 CC标准下的安全管理要求
8.1.3 SAMSOS及其实施
8.1.4 SAMSOS与FMP的结合
8.1.5 结果评价
8.2 安全属性的撤销
8.2.1 引言
8.2.2 安全属性即时撤销分析及框架
8.2.3 属性撤销框架在RFSOS安全操作系统中的实施
8.2.4 性能影响分析
8.2.5 小结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