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最初写这本书只是为人们了解佛教知识提供方便,并非想写一本佛学专著,它实实在在是一本大家为大家写的小书。“大家”这个词一般有两种含意:一是大伙,众人;二是著名的专家。赵朴初先生写过不少诗、词、曲、联、韵文,人们往往在肯定他是爱国宗教领袖、社会活动家、佛教大护法的同时,称他为诗人、书法家,而对他在佛学研究方面也是一位大家却很少提及。我想原因或许就在于他没有等身的著作,不四出讲学,在佛学界也并无桃李,所有的只是这么一本小书。其实,这本小书已足以证明他是一位大家。首先,佛教历史源远流长,教理教义高深含蓄,经典著作浩如烟海,能够如此深入浅出地将其概括成为“常识答问”,没有高深的功底难以做到。其次,就宗教来说,它包含信仰、文化、实体三个方面。三者既是统一的,也因其立足点、出发点不同,在看法、说法上也有不同。赵朴初先生写这本书的时候,社会还没有今天这样开放、活泼的空气,人们对宗教还有许多误解、曲解之处,“左”的影响也很严重。作者能本着讲事实、不渲染的精神,就佛教的教义、历史、现状作出客观的阐述,努力做到不谀不谤、不偏不倚,非大家不能为。以作者的身份,用如此通俗易懂的答问手法,平平常常的“常识”书名,来编写这样一本书,并不因其题小而不大做,尽管他对于佛法认识甚深,仍然认真考证,请教高僧,真正体现了大家风范。赵朴初先生历世九十三年,一生中读书不下万卷,行路何止万里,结交难以计数,经历错综复杂,以他的智慧、胸怀、阅历,应该给我们留下巨著。但除了尚待整理的诗、词、曲、联、韵文、讲话稿外,能读到的只有《滴水集》、《片石集》和这本小书,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能选入“大家小书”供读者阅读,名实相符,非常合适。这也是一件因缘殊胜、功德无量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