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医学预防医学、卫生学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定 价:¥26.00

作 者: 周晓农 总主编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丛编项: 人体寄生虫病基层预防控制丛书
标 签: 卫生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117113175 出版时间: 2009-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179 字数:  

内容简介

  《食源性寄生虫病》的各病种虽然仍按寄生虫的生物学分类进行编排,但总论及附录中都增加了按感染食物种类和来源进行分类等内容,便于读者在实践中联想到不同食物种类或饮食方式与寄生虫感染的关系,以快速对食源性寄生虫感染作出判断和处置。本分册共17章,总论部分介绍了食源性寄生虫病定义和种类、生物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及诊断防治原则,并就加强食品安全等进行了介绍。各论中水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了隐孢子虫病;肉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旋毛虫病、猪带绦虫病、牛带绦虫病、亚洲带绦虫病;鱼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华支睾吸虫病、东方次睾吸虫病、棘口吸虫病、异形吸虫病、异尖线虫病、棘颚口线虫病;软体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广州管圆线虫病、棘口吸虫病、拟裸茎吸虫病;淡水甲壳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并殖吸虫病;两栖爬行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曼氏迭宫绦虫病;节肢动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膜壳绦虫病(微小及缩小膜壳绦虫病);植物源性寄生虫病主要介绍布氏姜片吸虫病。由于本分册篇幅有限,故将一些少见食源性寄生虫病放入附录中列表简要介绍,同时已在其他分册中作重点介绍的寄生虫病,虽然也属食源性寄生虫病,但在此分册中不再介绍。如:阔节裂头绦虫病、肾膨结线虫病、猪巨吻棘头虫病、比翼线虫病等,放到附录二中;蓝氏贾第鞭毛虫病、弓形虫病、肉孢子虫病等并入机会性致病寄生虫病分册;肝片形吸虫病、美丽筒线虫病、舌形虫病等并入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分册。本分册的各论,除介绍各寄生虫病的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特征、临床表现与诊治,还特别介绍了食物及其制品的检测、预防控制及病案分析等内容。编写中力求内容实用,以适合基层寄生虫病防治人员的需求。

作者简介

暂缺《食源性寄生虫病》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
第一节 定义与种类
第二节 生物学特征
第三节 流行病学特征
第四节 致病特点
第五节 诊断与防治原则
第六节 食品安全
第二章 隐孢子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水源和食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三章 华支睾吸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四章 东方次睾吸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五章 姜片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六章 并殖吸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七章 棘口吸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八章 拟裸茎吸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九章 猪带绦虫病和囊尾蚴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十章 牛带绦虫病
第一节 病原与流行特征
第二节 临床表现与诊治
第三节 食物及其制品检测
第四节 预防控制
第五节 案例分析
第十一章 亚洲带绦虫病
第十二章 曼氏裂头蚴病
第十三章 膜壳绦虫病
第十四章 旋毛虫病
第十五章 广州管圆线虫病
第十六章 异尖线虫病
第十七章 棘口线虫病
主要参考文献
附录
第二章 隐孢子虫病
人体隐孢子虫病(cryptosporidiosis)是1976年首次报道的,最初认为是先天性免疫缺陷或经历免疫抑制治疗的个体的机会性致病病原体,被列入新发传染病之列。1982年,具有正常免疫功能的健康人群因与感染隐孢子虫的犊牛密切接触而暴发隐孢子虫病,以及艾滋病患者长期感染隐孢子虫并且发生几例死亡的报道,进一步引起医学界重视。我国于1987年由韩范在南京首次发现人体病例。
目前隐孢子虫病已被列入世界最常见的6种腹泻病之列,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将人的隐孢子虫病列为艾滋病的怀疑指标之一。国外曾多次发生因饮用水污染造成大量人群集体感染的事件。在畜牧业中,隐孢子虫感染引起新生小牛腹泻,国外称为小牛泄泻症。随着生物学家、寄生虫学家对于隐孢子虫的生物学特性及致病性研究的深入,已引起了兽医学、临床医学、流行病学、药物学、公共卫生、饮水卫生以及废水处理等领域专家们越来越多的重视。当前,对隐孢子虫病的研究成为全球寄生虫学领域研究的热点。
1 907年著名寄生虫学家Tyzzer发现了隐孢子虫,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发现隐孢子虫感染与胃肠道疾病有关。20世纪80年代,由于隐孢子虫常常作为慢性机会性感染的病原体和发生多次介水传播暴发等原因,人们广泛地开展了隐孢子虫基因组、基因分型等研究,才使得对该虫在流行病学、生物学、分类学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