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社会科学社会学东方丛刊(2001.4)

东方丛刊(2001.4)

东方丛刊(2001.4)

定 价:¥10.00

作 者: 王杰 主编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文学理论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63334360 出版时间: 2001-12-01 包装: 平装
开本: 大32开 页数: 251 字数:  

内容简介

  以上诸篇有一个共同的主张,那就是对本土文化传统的强调和寻找建立在本土文化传统基础上并能对其加以有效研究的理论方法。实际上,随着因特网等技术手段的出现,即使是对身处文化和地理边缘的第三世界学者而言,赶上并追踪西方文化中心的时髦理论话语也并不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困难在于如何吸收西方理论的有用成分,最终形成对本土文化发展行之有效的研究体系。要达到这一目的,作为一名本土学者,要在拥有开阔的理论视野的同时,更注重与本土文化传统保持着鲜活的、血脉相连的联系。看来这是惟一的出路。注重与本土文化的联系已成为普遍的学术倾向,在“东方诗学与文学”的栏目中,薛富兴的《东方美学的当代反思》强调东方传统美学思想与东方文化的内在联系,并主张对有价值的传统审美经验的继承和发扬。任晓勇的《赋——一个古老的东方文学话语》则揭示了赋这一重要文学概念背后隐含的民族特色和传统意味。在“中国文化”这一栏目中,李传印的《“彤管”本义初探》和王政的《中的与虹文化背景》都从文化与民俗角度探讨了传统文学中的问题,力求达致文学与文化的深层契合。与亨廷顿的观念相反,我们认为,对本土化的提倡并不意味着对其他文化和思想传统的排斥,只要秉承儒家“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怀,必可达致“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境界,并最终使人类文明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梦想。

作者简介

暂缺《东方丛刊(2001.4)》作者简介

图书目录

审美人类学
 中国人思维方式的女性偏向及成因
 论中国古代审美人类学资源的利用
 走近审美文化人类学
 美学与台湾人类学研究方法的相契
 壮族民间师公教的斋度仪式及其象征意义
 铜鼓蛮歌意境
东方诗学与文学
 东方美学的当代反思
 论金末文学观念的纷争
 论明代诗学主流派的内部争执
 近20年中国古代诗歌情景问题研究述评
 走向楚辞的诗史进程
 赋——一个古老的东方文学话语
 论阿英现象
中国文化
 “彤管”本义初探
 “殷人尚白”考论
 秋菊之落英辨证
 《诗经》中的《*蛛》《候人》与虹文化背景
 禅宗对中国文人画之影响
东方文库
 “送去”“拿来”两相融
 “文艺美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印度现代文学研究的新开拓——评石海峻《20世纪印度文学史》
 旧红裁新衣熠熠生光辉——读曹顺庆《东方文论选》
 世纪坐标中的学术接力——读李衍柱《时代的回声~走向新世纪的中国文艺 学》
 东方文学研究要目索引
 《东方丛刊》2001年总目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