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经济学是经济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产物,行为经济学综合应用了传统经济学和心理学的方法。鉴于本书的读者已经具备一定的经济学知识,本书的第一编以心理学为重点论述行为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将在第一章介绍心理学的总体研究框架,并在随后的第二章和第三章详细介绍心理学中的实验方法和脑神经方法在经济学研究中的应用。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它以自己特有的研究对象而与其他学科区分开来。心理学既研究动物的心理,也研究人的心理,并以人的心理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法、实验法、模型法、测量方法、统计方法和其他研究方法。此外,还有新出现的计算机技术、认知神经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间接测量记忆的研究方法。心理学与经济学的融合经历了萌芽、发展和正式形成三个阶段。卡托纳是美国经济心理学的开拓者,20世纪三四十年代,他是第一个关注宏观经济层面心理问题的心理经济学家,并首先在经济学中引入“态度”、“情感”和“期望”等词汇,经济心理学开始作为一门科学被接受。继卡托纳之后,许多具有探索精神的经济学家和心理学家开始联手研究经济行为的发生机制,并试图建立经济行为的心理基础。如特沃斯基、卡尼曼、塞勒(Thaler)、拉宾(Rabin)、希勒(Shiller)。特沃斯基和卡尼曼两人密切合作多年,在判断和决策研究领域发表了许多论文,通过吸收实验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最新成果,以效用函数构造为核心,他们把心理学和经济学有机结合起来,改变了新古典经济学中的个体选择模型,从而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行为经济学”流派。从20世纪60年代起,以佛龙·史密斯(Vernon Smith)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将心理学的实验方法系统地引入经济学研究,建立起严格的研究框架,开创了实验经济学这一崭新的研究领域。实验经济学方法是用实验研究来检验经济理论并发现新理论的经济学方法,它突破了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框架,通过在可控制性的实验环境中研究人类行为来收集实验数据,对经济理论的有效性进行检验。目前,实验方法已经成为经济行为研究的主要工具,行为经济学的许多重要理论和发现都是建立在实验结果之上的,如前景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