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特点:(一)视野宏阔。全书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大后方范围内,以韩国临时政府的活动为主线,描写了实现各党派的大联合、创建光复军、反国际“共管”等,还结合韩国独立党、朝鲜民族革命党、华北朝鲜独立同盟、华北青年联合会以及光复军、朝鲜义勇队等在大后方重庆与各战区和华北敌后的抗日活动,全面立体地展现了朝鲜民族反日复国的爱国斗争。(二)时代感强。全书紧扣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的国内、国际形势,再现了日军对重庆地区的战略轰炸,特别是“五三”、“五四”大轰炸和造成的“六五”大隧道惨案;“雾季公演”和郭沫若的历史话剧《屈原》的上演;延安地区召开的东方各民族反法西斯代表大会,金九与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毛泽东、朱德等同为大会名誉主席团成员的重大事件;国际上大西洋公约、开罗宣言的颁布,以及韩国光复军接受英军邀请去印缅战区参与对日作战等,充分展现了时代特征和时代精神。(三)人物鲜明。全书以金九为中心,以人带事带情带物,突现了金九爱国爱民、孝亲尊友、团结宽容、百折不挠、坚韧奋斗的高尚的人格精神,并以他带出众多的人物和场景,生动形象,可触可感。(四)虚实有度。全书人有所依,事有所据,但对人物的刻画、环境的描写,氛围的渲染又有所加工和虚化,体现了报告文学“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书中还对南岸涂山寺、七星岗巴蔓子墓、江北多功城等进行了穿插与描绘,既突出了地方特色,又有助于对人物性格和心理的揭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