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12”特大地震使四川人面临人间少有的遭遇和处境,经受非同寻常的压力和考验,也显示出四川人前所未有的新精神和新境界。“东汽人”就是这种新精神和新境界的杰出代表。位于重灾区四川省绵竹市汉旺镇的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在地震中遭受巨大伤亡和惨重损失。面对灾难,东汽人团结一心,自立自强,迅速开展抗震救灾和生产自救。在厂房已成废墟,余震连连不断的情况下,很快恢复生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产量高峰的东汽纪录。东汽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受到胡锦涛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今年3月,中共四川省委作出在全省深入开展学习“东汽精神”活动的决定,要求各级党组织把学习“东汽精神”作为当前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在全省迅速掀起学习“东汽精神”的热潮。“东汽精神”的核心价值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它彰显了什么样的民族精神?体现了怎样的历史底蕴和时代强音?显现了怎样的四川人特有的精神气质?这都是需要我们认真探索并加以回答的问题。奉献在读者面前的这《东汽精神: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就是我们对这些问题的一些粗浅认识,是我们初步探索的一些成果。“东汽精神”是在三代东汽人的创业和拼搏中形成的。它首先体现为埋头苦干,负重自强,奋发才智,敬业创新的主人翁首创精神,其次体现为坚韧执着,遇大难而不屈,处逆境而不挠的坚定信念和坚强意志。再次,它也体现了心齐、气盛、劲足,凝聚力强,豁达包容的和谐团队精神。最后,它也是四川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勇于开拓,敢为人先的坚定实践者的写照。总之,它集中地体现了四川人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集中地体现了四川人特有的群体文化性格:既勤劳、勇敢、果毅、刚强,又诚信、多智、谦和、开放;既敢于担当,坚忍不拔,又倾情感恩,乐观幽默。这种巴蜀人刚柔相济的群体文化性格经过大灾难的洗礼,已经成为伟大的抗震救灾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新体现,展现出新的光辉。当前我省面临灾后恢复重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重大历史使命。国际经济环境中的不确定因素和潜在风险明显增加,国内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问题和深层矛盾业已凸显。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责任重大,任务艰巨。深入学习和大力弘扬“东汽精神”,对于团结和鼓舞全省人民坚定信心、共克时艰具有重大意义。学习“东汽精神”,就是要学习不怕牺牲、敢于胜利的英雄精神。面对汶川特大地震造成的严重伤亡和重大损失,东汽人不屈不挠、坚韧顽强,以“泰山压顶不弯腰”的英雄气概开展抗灾自救,在大灾之年完成创历史纪录的108亿元产值,以辉煌业绩再次向世界证明“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大地震震痛了中国,四川人感动了世界。坚强、乐观、坚韧、自立的四川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赢得了抗震救灾的重大胜利,迎来了恢复重建和加快发展的新阶段、新使命。这将是一场不亚于抗震救灾的重大考验。越是困难,越是要学习东汽人那种在困难中崛起,在逆境中奋进的精神。变被动为主动,化挑战为机遇,化压力为动力,以昂扬的精神状态恢复和重建美好家园。学习“东汽精神”,就是要学习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从“一根麻绳创新业”到“做行商、吃杂粮、创名牌、争大上”,从20世纪80年代顶着压力试制30万千瓦汽轮机到水电、火电、风电、核电“多电并举”,东汽40余年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知难而进、勇于担当的奋斗史。正是这种只争朝夕、永不懈怠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东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令国内外同行惊叹的奇迹。当前,我省正面临肩负加快重建和加快发展两副重担,尤其需要学习东汽人坚忍不拔、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以激励全省各族人民斗志,奋力推进“两个加快”的进程。学习“东汽精神”,就是要学习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开拓精神。作为地处内陆盆地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工业基地,东汽数十年如一日在机制、管理、技术等各方面创新突破,始终走在行业前列,以自主研发推动产品更新,以核心技术参与国际竞争,在世界高新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成为世界发电设备制造行业的“巨人”。四川作为西部农业大省,人口多、底子薄、基础弱;受汶川特大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双重影响,困难多、压力大、任务重。特殊的省情决定了我们必须以东汽人为榜样,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新为灵魂、以超越为目标,努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激发发展活力,为四川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地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在省委《关于深入开展学习“东汽精神”活动的决定》公布后,省社科院及时动员、组织全院科研人员和职工认真学习领会“东汽精神”的重大意义和精神实质。鉴于当前详尽阐述、深入解读东汽精神的理论著述较为缺乏,我们组建课题组,深入东汽公司开展调研活动,以“东汽精神”为榜样,经过两个月的努力,撰成《东汽精神: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希望能对当前正在开展的学习“东汽精神”活动有所帮助。由于我们自身还处在学习的过程之中,对“东汽精神”的领会有待深入;加之理论功底有限,时间匆忙,书中反映的仅是我们目前的心得体会,肯定存在许多不足和缺陷,欢迎读者批评指正。如果《东汽精神:中华民族的时代强音》的出版能在当前我省开展的学习“东汽精神”活动中发挥作用,我们也就感到十分欣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