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经济管理经济经济学理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和理论起源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和理论起源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和理论起源

定 价:¥45.00

作 者: 任晓伟 著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政治经济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010078298 出版时间: 2009-05-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338 字数:  

内容简介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和理论起源》内容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怎么产生的?它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有何历史必然性?真正搞清楚这个问题对于我们全面客观地认识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以及如何顺利地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意义非同一般。任晓伟这部著作,正是针对这些问题,依据十分丰富的文献,经过几年深入、反复的思考、论证,回答了这个问题。

作者简介

  任晓伟,1974年,陕西清涧人,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共党史、苏联史的教学和研究,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党史研究与教学》、《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社会主义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图书目录


绪论
一、相关概念的说明
二、争论中的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
三、研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起源的意义
第一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制度性内涵
一、研究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制度性内涵的必要性
二、传统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关于计划经济认识的理论演进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制度性内涵
第二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起源
第一节 20世纪初社会主义者关于计划经济的认识与“一战”期间德国的战时计划经济
一、20世纪初社会主义者关于计划经济的认识
二、德国工业化模式的历史特点与“一战”期间的战时计划经济
三、“一战”期间德国的战时计划经济对列宁的影响
第二节 战时共产主义计划经济:从理想到现实
一、战时共产主义:概念的再认识
二、战时共产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内容
三、战时共产主义计划经济中的理想和现实
第三节 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的内在矛盾和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
一、列宁时期新经济政策的三重内在矛盾
二、“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理论与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确立的历史前提
三、布哈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建构与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
第四节 通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中国道路
一、20世纪40年代中期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与关于战后中国市场化道路的理论设想
二、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新民主主义政治经济学说与新民主主义计划经济观的形成
三、新民主主义计划经济的内在矛盾和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确立
第三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起源
第一节 《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理论解构
一、计划规律和社会主义经济规律
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的意识形态理论
三、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的国家理论
四、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中的扩大再生产理论
第二节 “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一、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实践中的意识形态
二、十月革命后列宁、布哈林、康德拉季耶夫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三、十月革命后托洛茨基、瓦尔加、斯大林对资本主义发展的认识
四、“资本主义危机”理论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变迁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一、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视域中的国家和社会主义
二、20世纪初关于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的认识分歧
三、十月革命后俄共国家理论的发展
四、斯大林的国家理论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第四节 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一、马克思的再生产理论及其意义
二、列宁关于生产资料比消费资料优先增长的理论及十月革命后苏联关于社会主义再生产的理论探索
三、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再生产理论的理解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第五节 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特点
一、对苏联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的学习
二、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中的反教条主义特点
三、中国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理论中的“泛政治主义”特点
第四章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衰落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第一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衰落
一、生产和消费的冲突
二、政治和经济的冲突
三、理论和现实的冲突
四、官僚理性和历史理性的冲突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与传统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结构性特征
一、传统社会主义改革道路的结构性特征
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和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
第三节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道路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解构
一、当代中国改革的制度背景
二、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道路的形成
三、传统社会主义改革的结构性特征与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
结论 历史和理论再认识下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参考文献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