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说的全球化一是指对全球市场的介入和国民经济的开放趋向于破坏社会保障所特有的国家形式。其中一个例子是消费津贴,它是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特点之一,也是前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结构性特点之一。另外一个例子就是充分就业,它在社会主义国家以及实行“终身雇佣”的日本中得以实现。第二个全球化是指全球化的含义是相互矛盾的:一方面,它倾向于支持私有化和市场力量的更加开放,从这种意义上说,它的强行推进使管制得以解除并击退了国家在社会福利范围的干预;另一方面,通过将国民经济暴露在更大程度的变化和不稳定状态下,全球化制造了新情况和各类不安全因素,这实际上就需要增加社会保障。这一概论适用于所有这四种国家类型,但是至于国家如何对全球化的这些矛盾需求做出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许多内在和外在的因素。 本书力图在全球化对社会福利造成的一致性和多样化结果之间求得平衡,但它强调的是解除管制和对工业民主国家福利的消极意义。因此,本书将重点放在工业化国家上,而不探讨对社会福利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的其他一些影响。对欠发达国家和半工业化国家的观点中两个重要领域是工业的发展和民主的进步。这些影响因素刺激了社会保障的发展,以东亚国家为例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反对全球化的整体强行推进。对中国社会政策的任何考察不仅要考虑到我本书中强调的全球化压力,还要考虑到其他影响因素。事实上在历史背景下,每个国家的制度和文化有自己的独特性,并需要对其政策发展做全面的了解。不管怎样,正如我在前面所指出的,全球化及其对国家社会政策的影响这一完整的话题仍然是有争议的而且争论得十分激烈。本书的目的正是针对这一争论,毫无疑问这一争论同样在中国也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