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化与立法研究》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设领域的专题研究,属社会保障法学的研究范畴。2005年6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化与立法研究》的作者承担了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化与立法研究》(批准号:05BFX027)的研究工作,经过两年半的努力,课题组圆满完成了研究任务,2009年2月通过了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办组织的严格验收(结项证书号:20090036),评价等级为良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化与立法研究》即是该课题研究成果的系统化和理论化整理,是兼具理论性和实务性的专著。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提出了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它是我国转型时期为农民建立的初级医疗保险制度,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一方面是对计划经济体制下传统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继承和扬弃,并借鉴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建设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是结合我国农村实际,探索了有中国特色的农民医疗保障制度的思路和做法。由于我国转型时期经济和社会仍然不发达,政府基于对九亿多农村人口提供医疗保障的巨大财政负担的深深忧虑,初始只是提出了一个并不是很具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框架,并采取了先行“试点”和不断完善政策的策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于2003年在全国开始“试点”运行,2007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2008年上半年就已覆盖全国所有县(市、区),其制度的基本框架已初步确立。但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至今仍然由党的执政纲领文件、政府各相关部门的规范性政策文件、县级政府执行政策的规范性文件等“软法”予以规制,并靠自上而下的行政力量主导推行。可以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前仍然处于政策选择和不断创新阶段,是一种“成长”中的制度。因而,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规范化与立法”为研究选题,在社会保障法学领域,是对一个崭新问题的组合与解读。这个命题自身涵盖了深刻浩瀚的理论渊源和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景观。如同野外考察一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本身就如一个新发现的、奇特的地理结构的外表环境,对其本身就足以进行、而且正在进行多学科的研究和探讨。而其“立法”,就如同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这一外部奇特的地理景观之中,还存在一个神秘的“山洞”,黑暗、幽深、迷径,本课题可以说是对这个“山洞”粗浅的探险报告。之所以如此比喻,是因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本身就包含了丰富的社会保障理念、价值构造、制度模式和历史的沿革与转圜,在其基础上再嵌入立法研究就大大改变了学术研究目标的“景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