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套装全4册)(竖排版)》中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乘六等于三十六,这些数目里包含着谋略,同时谋略中包含着数目。这就是阴阳相互协调的道理,时机就在这里头。时机不能过分完备,过分完备就会贻误战机。 中华文明的历程,源远流长,据地下出土的实物考证,迄殷商之际,就已经出现文明起源的标志——文字。此种文字,或刻于甲骨,或铭于青铜,概因材料限制,所记史事无不约略而简明。春秋时期,简牍出现,而后缣帛流传于世。但仍未步入寻常百姓家。直到纸张的出现,典籍才真正扩大了传播的范围。璀璨的中华民族文化典籍,先后在这些载体中延续,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延至唐代,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加快了典籍的传播进程。有宋以来,活字印刷术的出现,使大批量典籍的印制成为可能。刻书不再为官府独有,开始转向了民间。两宋三百一十六年间,刻书事业最为兴盛,据不完全统计,官私刻书竟达一万多种,而印刷数量更是以千万来计,各种名目的图书进入了百姓之家。即便元代,历时虽不足百年,但是刻书数目也达到三干多种,数量蔚为可观。然而,随着朝代更迭,“兵燹”与“祸乱”盛行,各种典籍散佚极其严重,加之历代执政者焚书,传世典籍已经日趋珍惜。至明清,唐、五代时期所刻典籍,如片鳞只甲,大多湮没于世:而宋元时期所刻典籍,亦所剩无多。宋版书干金难求,一旦偶获,即被奉为瑰宝。无怪乎清代版本学家、校勘学家顾千里发出这样的慨叹:司宋元本距今“远者八百余年,近者不足五百年,而天壤间乃已万不一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