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口腔微生物细胞学
第一节 微生物及其大小与形态
一、微生物的分类
二、微生物的大小
三、微生物的形态
第二节 微生物的结构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
三、病毒的基本结构
四、其他微生物的基本结构
第三节 微生物形态与结构的检查
一、显微镜放大法
二、染色
第二章 口腔微生物生理学
第一节 微生物的化学组成与物理性状
一、细菌的化学组成
二、细菌的物理性状
第二节 微生物的营养与繁殖
一、细菌的营养要求与吸收
二、细菌的生长繁殖
三、微生物的人工培养
第三节 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一、细菌的能量代谢
二、分解代谢产物及生化检测
三、合成性代谢产物及实际意义
第三章 口腔微生物与免疫
第一节 口腔固有免疫
一、口腔黏膜组织
二、口腔相邻的免疫组织
三、唾液
四、自然杀伤细胞
五、其他固有免疫细胞
第二节 口腔适应性免疫
一、抗原
二、适应性免疫系统
三、口腔免疫反应
第三节 口腔常见疾病与免疫
一、龋病与免疫
二、牙髓病与免疫
三、根尖周病与免疫
四、牙周病与免疫
五、口腔黏膜病与免疫
六、口腔移植免疫
第四章 口腔微生物遗传学
第一节 微生物的变异
一、形态与结构的变异
二、毒力变异
三、耐药性变异
四、菌落变异
第二节 微生物的遗传物质
一、染色体
二、质粒
三、转位因子
第三节 噬菌体
一、噬菌体的分子生物学性状
二、噬菌体与宿主菌细胞的相互关系
三、噬菌体的应用
第四节 微生物变异的机制
一、基因突变
二、基因的转移与重组
第五节 微生物变异的实际应用
一、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防中的应用
二、在测定致癌物质中的应用
三、在流行病学中的应用
四、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第五章 口腔微生物的建立及分布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的建立
一、来源
二、演替
第二节 口腔微生物的分布
一、牙齿微生物群
二、牙周微生物群
三、黏膜微生物群
四、唾液微生物群
第六章 口腔微生物种群
第一节 细菌
一、葡萄球菌属
二、口腔球菌属
三、链球菌属
四、消化球菌属和消化链球菌属
五、奈瑟菌属
六、韦荣菌属
七、放线菌属
八、真杆菌属
九、丙酸杆菌属
十、双歧杆菌属
十一、乳杆菌属
十二、罗斯菌属
十三、诺卡菌属
十四、布雷德菌属
十五、隐藏杆菌属
十六、艰难菌属
十七、嗜血菌属
十八、放线杆菌属
十九、艾肯菌属
二十、口腔金氏菌
二十一、弯曲菌属
二十二、二氧化碳噬纤维菌属
二十三、拟杆菌属
二十四、坦纳菌属
二十五、普雷沃菌属
二十六、卟啉单胞菌属
二十七、梭杆菌属
二十八、纤毛菌属
二十九、沃林菌属
三十、月形单胞菌属
三十一、螺旋体
第二节 其他口腔微生物
一、真菌
二、支原体
三、口腔原虫
四、病毒
第七章 口腔微生物的黏附
第一节 口腔微生物的黏附类型
一、固体表面的黏附
二、体液界面的黏附
三、微生物之间的黏附
第二节 口腔微生物的非特异性黏附
一、物理性黏附
二、钙桥作用
三、氢键作用
四、疏水作用
五、植物凝集素作用
第三节 口腔微生物特异性黏附
一、黏结素——受体黏附
二、脂磷壁酸-葡聚糖-葡糖基转移酶复合体作用
三、唾液蛋白质
第四节 口腔不同生态区微生物黏附
一、牙齿表面微生物黏附
二、牙周微生物的黏附
三、口腔黏膜表面微生物的黏附
四、口腔修复体表面的微生物黏附
第五节 口腔微生物黏附影响因子
一、唾液的作用
二、蔗糖的作用
三、酸性富脯蛋白的作用
四、胶原的作用
第八章 口腔生态学
第九章 牙菌斑生物膜
第十章 龋病微生物学
第十一章 牙髓根尖周病的微生物
第十二章 牙周病微生物
第十三章 口腔粘膜病的微生物
第十四章 颌面部感染的微生物学
第十五章 口腔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
第十六章 口腔微生物鉴定技术
第十七章 口腔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
第十八章 口腔微生物的保存
附录1 口腔微生物名称(第二版)
附录2 汉英名词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