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科学技术工业技术水利工程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政策研究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政策研究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政策研究

定 价:¥45.00

作 者: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联合课题组 著
出版社: 中国发展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治河工程与防洪工程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802342576 出版时间: 2009-06-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96 字数:  

内容简介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政策研究》对淮河行蓄洪区的建设和管理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论述,在指出一些优点同时,也指出了许多不足,并提出了进一步加强行蓄洪区管理的各种措施。由于淮河流域有着复杂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依靠干流加固堤防和修建大坝等工程技术手段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防洪问题,行蓄洪区成为防洪工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者简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主要职责:综合研究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区际经济联系与分工及区域经济的发展战略与政策;建立并运用数学模型,进行科学的定量研究和中长期预测,提出对策建议;接受委托参与或组织对有关部门、地区和单位的中长期发展规划进行研究,提出咨询意见。 研究成果:在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区域发展战略规划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研究积累。近期完成的主要项目有:《中国区域科学发展研究》、《主体功能区形成机制和分类管理政策研究》、《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研究》等。

图书目录

本书概要
完善行蓄洪区管理政策,促进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协调健康发展
一、行蓄洪区的基本情况与建设管理的主要成就
二、行蓄洪区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三、问题产生的主客观原因分析
四、行蓄洪区的管理目标、思路与模式
五、加强行蓄洪区管理的若干建议
新时期对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治理与管理的要求
一、引言
二、行蓄洪区治理和管理的特殊性
三、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淮河流域仍然需要行蓄洪区发挥调蓄洪水的作用
四、新时期淮河行蓄洪区的管理模式
五、新时期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治理和管理的目的、原则、目标、模式和思路
六、简要结论和建议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分析
一、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的基本情况
二、淮河流域行蓄洪区居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分析
三、淮河行蓄洪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现状的形成原因及改善建议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的关系分析
一、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关系的概念和一般形式
二、对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若干重要关系的分析与探讨
三、处理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重要关系的现行做法及其不足之处
四、新时期处理行蓄洪区与关联区域的关系应遵循的原则及其基本思路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体制研究
一、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问题的界定
二、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体制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探索新时期淮河流域行蓄洪区治理和长期发展的新模式
四、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体制调整改革的设想及政策建议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分析
一、淮河行蓄洪区建设与管理的现行规定
二、现行管理法规政策存在的不足之处
三、调整淮河行蓄洪区管理政策与法规的建议
淮河治理与行蓄洪区人口、土地的关系分析
一、引言
二、设置行蓄洪区之后取得的主要成就
三、目前淮河治理与行蓄洪区人口、土地矛盾的突出表现
四、矛盾的性质与形成原因
五、行蓄洪区的战略定位
六、若干政策建议
国外流域行蓄洪区治理经验研究
一、国际行蓄洪区治理经验
二、国内外行蓄洪区典型分析
三、对淮河行蓄洪区治理的启示
《行蓄洪区管理条例》涉及的重要问题及立法建议
一、关于行蓄洪区管理的目标
二、关于行蓄洪区的分类管理和功能调整
三、关于行蓄洪区安全设施的建设与维护
四、关于行蓄洪区运用的补偿政策
五、关于行蓄洪区人口控制和外迁
六、关于行蓄洪区产业和土地利用政策
七、关于行蓄洪区管理体制和机构设置
八、关于法律责任
附录:行蓄洪管理相关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关于加强淮河流域2001~2010年防洪建设若干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批转水利部关于蓄滞洪区安全与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
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
安徽省《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关于印发《蓄滞洪区运用补偿核查办法》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水利部等部门关于加强蓄滞洪区建设与管理若干意见的通知
淮河流域行蓄洪区管理的相关法规政策分析
淮河治理与行蓄洪区人口、土地的关系分析
国外流域行蓄洪区治理经验研究
《行蓄洪区管理条例》涉及的重要问题及立法建议
附录:行蓄洪管理相关文件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