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 亲社会行为研究回顾
引子:凯蒂小姐遇害案
第1章 亲社会行为研究概述
1.1 亲社会行为的概念与分类
1.1.1 亲社会行为、助人行为和利他行为
1.1.2 亲社会行为的类型
1.2 积极心理学和亲社会行为研究
第2章 技术方法:如何研究亲社会行为
2.1 癫痫发作:一个开创性的经典研究
2.2 亲社会行为研究的其他技术
2.2.1 紧急助人情境设计
2.2.2 非紧急助人情境设计
第3章 理论模型:亲社会行为从何而来
3.1 遗传与本能:进化心理学的观点
3.1.1 进化心理学的基本主张
3.1.2 进化心理学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
3.2 代价与回报:社会交换论的观点
3.2.1 社会交换理论的基本观点
3.2.2 社会交换理论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
3.3 观察与模仿:社会学习论的观点
3.3.1 社会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3.3.2 社会学习理论对亲社会行为的解释
第4章 个人因素:谁会实施亲社会行为
4.1 亲社会行为中的人格差异
4.2 亲社会行为中的性别差异
4.3 亲社会行为中的推理与归因
4.3.1 亲社会推理
4.3.2 亲社会行为与归因
4.4 亲社会行为中的情绪效应
4.4.1 积极情绪效应
4.4.2 消极状态释放模型
4.5 求助人的个人特点
4.5.1 是否受他人喜欢
4.5.2 是否值得他人帮助
4.5.3 求助者的性别
第5章 情境因素:哪里发生亲社会行为
5.1 环境:乡村与城市
5.1.1 大城市的冷漠
5.1.2 城市超负荷假设
5.2 旁观者数量:旁观者效应
5.2.1 旁观者效应
5.2.2 助人决策的5个步骤
5.3 熟人相助:公共关系与交换关系
第6章 移情与亲社会行为
6.1 移情与亲社会行为
6.2 移情一利他主义模型
6.2.1 主要观点和经典实验
6.2.2 不助人的惩罚:移情一特定惩罚
6.2.3 助人的奖赏:移情一特定回指
6.3 唤醒一代价回报模型
第7章 文化与亲社会行为
7.1 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
7.2 内群体与外群体
7.3 中国人的亲社会行为特点
7.3.1 只帮助好人——坚持世界公平论
7.3.2 只帮助自己人——关注首属群体
7.3.3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独特的“因果施报观”
7.3.4 做好事不留名——助人不是为了炫耀
第8章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与促进
8.1 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8.1.1 婴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8.1.2 幼儿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8.1.3 学龄儿童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8.1.4 成人期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8.2 亲社会行为的促进
8.2.1 紧急事件中助人行为的促进
8.2.2 非紧急事件中助人行为的促进
下编 亲社会行为实验研究
引子:2004年夏日的一个傍晚
第1章 本研究的缘起
1.1 道德心理:从认知革命到情感革命
1.2 社会行为:从理性选择到自动激发
1.2.1 自动化社会行为研究的缘起
1.2.2 自动化社会行为的一个开创性研究
1.2.3 近期自动化社会行为研究的主要发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