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辞”一词,原意指“楚地歌谣”。前人谓:“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黄伯思《翼骚序》),是。楚辞的崛起,与楚族悠久的历史有关,“帝高阳之苗裔兮”(《离骚》),楚文化不是暴发户;也与春秋战国的时代背景有关,其时,社会转型,战火频仍,各国不可能封闭,文化的碰撞与融汇,便催生这个宁馨儿;还与屈原的贡献有关,屈原是中国第一个天才洋溢、个性鲜明的大诗人,他的“忠而见疑,信而被谤”的遭遇使之欲鸣,他的“博闻强志”之学、“明于治乱”之识、“娴于辞令”之才,使之善鸣。正是屈原,“把最为生动鲜艳只有在原始神话中才能出现的无拘无束的浪漫想象与最为深沉炽烈、只有在理性觉醒时才有的个体人格和情操,最完满地熔成了有机整体”(李泽厚语),经屈原之手,楚辞提升到一个新高度。之后,它在中国文学史中还结凝成“骚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