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知识的责任/罗家伦
大学一解/梅贻琦
君子/梁启超
治学三境界/王国维
吾国学术之现状及清华之职责/陈寅格
体育的迁移价值(节选)/马约翰
不要辜负了时代——致参观清华的中大学生/张奚若
论科学方法/张申府
在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欢迎会上的讲话/熊庆来
由个人经验评清华教育之得失/吴宓
论大学教育/冯友兰
生活与哲学/金岳霖
算学教育之目的/杨武之
学术独立工作与留学考试/吴有训
论青年读书风气/朱自清
给清华文学会友人们的一封英文信/闻一多
教育的目的与意义/潘光旦
科学研究与中国前途(节选)/顾毓绣
论文学教育——温柔敦厚与爱憎分明/李广田
谈读书/吴晗
社会调查自白/费孝通
谈谈同学们学科学的几个问题/华罗庚
第二部分
要做到思想过硬、业务过硬、身体过硬(节选)——在清华大学毕业生大会上的讲话/蒋南翔
我与清华/刘达
改革办学模式提高人才素质/高景德
把德育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张孝文
严谨为学,诚信为人/王大中
批判性思维与谦和为人/顾秉林
高等学校教育和生产结合的几种办法/刘仙洲
培养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张光斗
依靠我国自己的力量培养人才/钱三强
EDUCATION AND RESEARCH/林家翘
附录:教育和研究/林家翘
成长的体会/吴阶平
培养高质量环境工程博士生的体会/顾夏声
在不断学习中成长/汪家鼎
事业与人生/李恒德
与研究生谈治学/吴良镛
中国文化与近代科学/杨振宁
博士生教育、创新与学科建设/吴佑寿
学习方法与境界/龙驭球
浅谈大学教育/潘际銮
生命的追求/黄克智
谈谈博士生的培养/李志坚
结合专业教书育人/关肇邺
创造型人才浅析/李道增
六位院士的启示/倪维斗
努力培养高水平的基础研究人才/邝宇平
浅谈教书育人/徐旭常
治学之本:勤奋、严谨与求新/温诗铸
站在学科前沿培养创新人才/柳百成
创新与创新人才/张钹
学海杂谈/李三立
跨学科教育与高素质人才养成/金涌
我的成长道路上的机遇和选择/周炳琨
理工科学生应具有的素质/卢强
我的学习方法和工作方法/李衍达
参与式教学与创新/过增元
国家精品课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教学体会/钱易
“三个导师”和“一个基本立足点”/韩英铎
做中国将来的脊梁/雷志栋
探索与创新文化/李惕碚
激发学生潜能培养高素质人才/吴澄
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头脑/沈德忠
科技人文融一体——我的“院士诗人”之梦/王玉明
治学为学点滴/范维澄
兴趣、联想认真、主动/李家明
从律己到育人/李焯芬
在中国培养人才:一些经验之谈/姚期智
实践是创新的源泉/孙家广
秉承师德,培养高素质环境工程人才/郝吉明
为生命起舞/赵玉芬
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一点体会/孟安明
第三部分
关于经济学学习问题的一次谈话/陈岱孙
综合、创新,建立社会主义新文化/张岱年
谈艺录/张仃
谈美集/吴冠中
重视对培养人的根本途径的研究/何东昌
难忘的清华人文教育/张岂之
为学与为人/朱镕基
清华大学历史系早年史学思想和学风的回忆与体认——纪念清华历史系成立80周年/刘桂生
远离浮躁,追求文化/范敬宜
我的学术道路的探索与追求/林泰
理论·材料·眼界/李学勤
如何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原理教育/李润海
我的思考——教育之根本在教师/刘美殉
走出“半人时代”——讲授文学通识课程25年/徐葆耕
学习、探索与学术批评/王保树
如何才能讲好一门课/李子奈
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李强
明德为公知识报国——我的教书实践和心得/胡鞍钢
建设一流的公共管理精神家园/薛澜
第四部分
见物理系之筚路蓝缕思叶老师之春风化雨/王淦昌
谊在师友之间——怀念梁思成先生/侯仁之
闪耀在我心中的双星座/龙驭球
严谨治学诲人不倦——记著名化学家、教育家张子高先生/安洪溪孙敦恒
一代学人赵元任/黄延复
怀念先师孟昭英先生/张克潜
忆赵访熊老师二三事/蔡大用
学术大师 青年楷模——记中国土力学学科的奠基人黄文熙先生/李广信
力学与工程结合机遇与责任并存——记著名固体力学家、力学教育家杜庆华教授/张晓峰
我的导师王补宣先生/张金涛文东升
钱宁的学术思想与教育思想/清华大学水电系泥沙研究室
先生风范宁静致远——朱永*院士为人为师小记/赵刚
“拼”在核技术的最前沿——记安继刚院士/马栩泉王贤刚
辛勤耕耘、默默奉献——记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费维扬院士/孙海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