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所与中国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合作的亚太争端解决研究项目的一部分。本书所汇集的一系列文章探究了与贸易和社会福祉有关的国际法标准在中国的适用。本书的编辑反映出了我们对于全球性的规制标准与当地情况之间关系的概念性的视角。我们先从彭德(Pitman Potter)对于选择性适用和制度能力的介绍开始,而这为界定基于本项目所作的研究的规则性和组织性分析确立了参考标准。当我们有了这样的理论框架,接下去的章节对于理解中国逐渐演变的法律制度的重要性的广泛范围的问题予以应对。这些文章的作者包括了国际的和中国的学者,他们的参与展现了国际学术合作的价值。对于广泛范围内的政府治理规则的问题,约克大学的莱斯利·雅各布(Lesley Jacobs)教授检视了由非典所引发的全球健康危机以及在香港、上海、多伦多三地法律意识与制度回应之间的相互影响,而彭德的关于中国在经济方面的政府治理的文章则提出了在当地背景下自治方面的透明度问题。韩国延世大学的全加勇(Jaeyoun Won)教授提供了一篇关于在中国的韩资企业的劳动关系的重要文章,这篇文章从概念的角度提出了中国不断演变的政治与法律文化以及政治经济中的具体问题。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的夏腊(Sarah Biddulph)教授与中国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杨鹏飞合著了一篇关于集体合同的有效性的深度文章。夏腊教授还与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的学者何卫东合作,探讨了关于土地使用和征用的问题。好几位作者都研究分析了争端解决的问题。日本兵库大学的岩滕·真央美(1wase Maomi)教授分析了与日本、中国、中国香港有关的国际投资协定中的争端解决的问题。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兼职讲师,博士候选人汪超评价了中国政府采购中的争端解决程序,把中国政府采购立法及其与WT0政府采购协定有关的国际规则的应对等方面的学术与政策论述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