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这种文化传承体现在许多方面,如学术传统、学风、研究方法,甚至学术观点。如果一个学校的学术特色明显,那么就有可能形成所谓的学派。纵观世界经济文化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一国经济的发展必须以文化的强盛为依托,在文化的荒漠上很难构筑起经济繁荣的大厦。进而言之,如果说一个没有文化传统的国家是一个思想浅薄的国家的话,那么,一所没有文化传承的大学则无特色和品味可言,更不可能成为引领时代发展的中流砥柱。大学之大,缘于各门特色学科不可替代的社会地位。换言之,大学学术水平的高低、社会知名度的大小,不是靠奢华的硬件设施,而是靠知名的学者和一批在全国乃至世界上有影响的学科或学科群支撑起来的。西南政法大学作为地处西南边陲的一所以法学为主的院校,既无天时之优,更无地利之便,之所以能在中国的法学教育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甚至被戏称之为中国法学教育的“黄埔军校”,主要得益于西政人自强不息、和衷共济的人和精神,依靠的是有一批在全国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及其骨干队伍。民商法学科作为西政传统的优势学科之一,与其他若干优势学科一道共同见证了西政法学教育的辉煌,承载着资政育人的历史重托。经过五十余年的曲折发展,不但为国内外培养了数以千计的高层次专业人才,而且逐步形成了颇具优势的专业特色,即注重实务性教学,密切关注中国的实际,坚持求真创新的良好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