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社会形态更迭与人格权法的演变
第一节 农业社会的人格权法概略
第二节 工业社会的人格权法概略
第三节 信息社会的人格权法概略
第一章 危机与出路:立法背景和经过
第一节 信息资源开发与个人信息滥用
第二节 数字化人格的形成与权利危机
第三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形成
第二章 全球性应对策略
第一节 主要国家立法概要
第二节 主要国际组织立法概况
第三节 我国的立法概况
第三章 论争与鉴别:个人信息定性
第一节 个人信息与相关概念
第二节 个人信息的立法界定
第三节 法律属性与构成要素
第四节 类别划分:个人信息的源与流
第四章 宏观解读:概念、地位与性质
第一节 概念与调整对象
第二节 地位与属性
第三节 法律关系
第五章 交织与梳理:和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知识产权法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电子商务法
第三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信息法
第四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民法
第五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与行政法
第六章 政府策略与保护模式
第一节 政府保护个人信息的基本策略
第二节 统一立法模式
第三节 分散立法模式
第四节 行业自律模式
第五节 安全港模式
第六节 我国立法模式之选择
第七章 宗旨与功能
第一节 权利平衡: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宗旨
第二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功能
第八章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国内外信息保护法基本原则概述
第二节 我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第三节 目的明确原则
第四节 知情同意原则
第五节 目的限制原则
第六节 信息品质原则
第七节 安全原则
第八节 政策公开原则
第九节 禁止泄露原则
第十节 保存时限原则
第十一节 自由流通和合理限制原则
第九章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适用
第一节 个人信息保护法的效力层次
第二节 适用例外
第三节 域外效力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