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 登录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网-DuShu.com
当前位置: 首页出版图书人文社科法律理论法学性别平等的法律保障

性别平等的法律保障

性别平等的法律保障

定 价:¥30.00

作 者: 李傲 著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丛编项:
标 签: 法理学

购买这本书可以去


ISBN: 9787500475385 出版时间: 2009-01-01 包装: 平装
开本: 16开 页数: 274 字数:  

内容简介

  2004年3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33条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这一规定被称作“人权入宪”,其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人民的人权保障,推动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扩大人权研究的视野,有着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同时,中国宪法的这一重大变化,将对我国包括妇女在内的所有人的人权保护产生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而两性平等问题,正是对这样一次历史性变化的回应。妇女人权的专题研究,首先是通过社会学、女性学等学科对西方女性主义思想流派的介绍,进人中国研究者的视野。而性别与法律的研究,更是法学领域的崭新课题。国内法学领域中最早关注这一问题的专业包括国际法、民法、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劳动法等,而在宪法学、法理学中仅限于对性别平等原则以及女性主义法学流派的一般性介绍。至于社会性别视角或社会性别研究方法如何运用于法律研究领域,如何由此引发法学研究的改革与创新,以及从宪法、法理学等公法角度研究与性别相关的问题,则尚属凤毛麟角。

作者简介

  李傲,女,回族,1968年6月出生,哈尔滨市人。武汉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法学博士,中国法学会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委,武汉大学诊所法律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大学社会弱者权利保护中心行政诉讼部部长。研究方向: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诊所式法律教育、比较行政诉讼法、性别平等权。曾出访美国、英国、南非、泰国、日本、韩国等十余个国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美国耶鲁大学法学院中国法研究中心访问学者。个人专著:《互动教学法——诊所式法律教育》,主编《实践型法律人才的培养——诊所式法律教育的经验》,主编《中国性别平等状况调查报告》,曾在国内法学类权威、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

图书目录

引言
    第一章 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
    第一节 社会性别分析
    一、生理性别
    二、社会性别
    三、社会性别分析方法
    第二节 将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引入法学研究
    一、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在法学研究中的早期运用
    二、我国运用社会性别方法进行法学研究的尝试
    三、运用社会性别方法进行法学研究的意义
    第三节 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的目标
    一、关注弱势群体,推动法律的人文化转变
    二、强化法律的公平和公正目标,推动法律的民主化进程
    三、实现社会发展进步,保障法律的科学化内涵
    第四节 法律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的局限
    一、社会性别分析方法本身的局限
    二、社会性别分析方法在分析法律时的局限
    三、社会性别分析方法运用前提和条件的局限
    
    第二章 性别平等与性别歧视
    第一节 性别平等
    一、性别平等理论在哲学平等观中的缺失
    二、性别平等理论在社会学平等观中的崛起
    三、性别平等理论在法学平等观中的发展
    四、当代法学意义上的性别平等观
    第二节 性别歧视
    一、性别歧视的概念
    二、性别歧视的学理分类
    三、性别歧视的例外
    第三节 消除性别歧视过程中法律的重要性
    一、提高立法中的性别意识是消除法律中的性别歧视的前提
    二、修改完善现行法律是消除法律中的性别歧视的途径
    三、发挥法律在消除性别歧视中的积极作用是立法的目标
    
    第三章 性别歧视产生的根源
    第一节 性别歧视的产生与持续发展
    一、性别歧视形成成因的理论分析
    二、性别歧视产生的历史根源
    三、性别歧视得以维持的基本手段
    第二节 中国性别歧视的发展历程
    一、中国历史上的性别歧视
    二、中国性别平等意识的启蒙
    三、中国性别平等原则的确立
    四、中国当代对性别平等现状的反思
    第三节 西方性别歧视的发展历程
    一、形成性别歧视的哲学建构
    二、维护性别歧视的制度规范
    三、强化性别歧视的文化传统
    四、支持性别歧视的学说论点
    
    第四章 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学流派——女性主义法学
    第一节 女性主义法学产生的思想基础
    一、女性主义思想流派梳理
    二、女性主义思想流派评析
    第二节 女性主义法学产生的时代背景
    一、国际妇女运动第一次浪潮
    二、国际妇女运动第二次浪潮
    第三节 女性主义法学的代表人物及其分析方法
    第四节 女性主义法学的法律性别观
    一、社会契约论中的性别缺失
    二、公法与私法划分中的性别盲点
    三、法律的性别
    第五节 马克思主义的妇女观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形成
    二、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内容
    三、马克思主义妇女观的目标
    四、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在中国的发展
    五、马克思主义妇女观与西方女性主义理论的结合
    
    第五章 性别平等的法律渊源
    第一节 国际公约与国际文件
    一、国际妇女人权法概况
    二、若干重要的国际人权公约
    三、区域性人权公约和宪章
    第二节 各国性别平等的宪法保护概况
    一、普通法系
    二、大陆法系
    第三节 我国性别平等的法律渊源
    一、我国男女平等原则的确立与发展
    二、我国性别平等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与范围
    三、《妇女权益保障法》对性别平等的推动
    第四节 对我国性别平等法律体系的评价
    一、我国性别平等立法取得的成就
    二、我国现行性别平等法律体系的缺陷
    
    第六章 域外争取性别平等之法律保障的历程
    第一节 美国争取性别平等的立法与判例研究
    一、美国性别歧视的历史
    二、美国促进性别平等的路径
    三、美国性别平等保护的审查标准
    四、美国为促进性别平等采取的积极行动
    五、美国法律对性别歧视行为的救济
    第二节 欧洲争取性别平等的立法与判例研究
    一、欧洲性别平等的现状
    二、欧洲促进性别平等的法律体系
    三、欧洲法院促进性别平等的判例
    四、欧盟为促进性别平等采取的积极措施
    五、欧盟指令对性别歧视行为的救济
    第三节 亚洲各国、各地区争取性别平等的立法与实践
    一、亚洲各国、各地区性别平等现状
    二、亚洲实现性别平等的目标:将性别意识纳入法律决策主流
    三、亚洲国家和地区在促进性别平等过程中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第七章 中国性别平等的现状及分析
    第一节 性别平等状况实证调查的方法与样本
    一、理论假设
    二、调查方法
    第二节 性别平等状况实证调查的目的与问卷结构
    一、婚姻家庭领域中的问题设计
    二、教育培训领域中的问题设计
    三、劳动就业领域中的问题设计
    第三节 中国性别平等状况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公民对性别平等与性别歧视的基本认知度
    二、婚姻家庭领域的性别歧视
    三、教育培训领域的性别歧视
    四、劳动就业领域的性别歧视
    五、结论与建议
    
    第八章 实现性别平等的法律对策
    第一节 打破社会性别体制化链条
    一、厘清性别歧视的理论误区
    二、合理界定私人领域的自由限度
    三、将性别意识纳入社会发展和决策的主流
    第二节 法律、政策领域实现性别意识主流化
    一、将性别意识纳入法学研究的主流
    二、将性别意识纳入立法活动的主流
    三、将性别意识纳入司法活动的主流
    四、将性别意识纳入制定公共政策的主流
    五、从性别的角度检审传统文化对法律的影响
    第三节 实现性别平等法律构建的国际行动
    一、具有历史意义的四次世界妇女大会
    二、关注弱势群体的暂时特别措施
    三、促进性别平等的司法审查范例
    第四节 我国实现性别平等法律构建的进路
    一、完善我国国内维护性别平等的法律规范
    二、通过公益诉讼推动性别平等的法律构建
    三、将社会性别分析方法纳入法学教育的主流
    四、整合男女两性的力量,共同实现人类的解放
    结语性别平等法律构建的目标
    后记

本目录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