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据法意
神证时代的正义
在事实与证据之间
科学证据都是科学的吗?
证人是靠不住的
证人为什么不出庭?
被告人要负举证责任么?
不该叫停的“举证责任倒置”
致命的常情断案
不是神明在审判
彭宇案的另一种解读
《证据法》的躁动与难产
地方性“刑事证据规定”能带来什么?
法治追问
“韦式”贪官与反腐利器
“纸包子”事件背后的问题
真相就像华南虎一般珍稀?
黑屏计划:微软的“正版秀”
“手术签字制度”合理吗?
个人所得税的公众期待
毒品“合法化”的鸟托邦
广告事小,法治事大
受贿案件不宜诱惑侦查
测谎技术的误区
谁来监督监督者?
又见公捕公判
引诱性执法的法治困境
量刑裁量权的困局
非法型“感动”
股市期待法治阳光
为什么又是矿难?
法眼旁观
排队文明与中国法治
“大义灭亲”的道德困局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
“免费体检”秀:错位的权利保障
道德的善行与责任的缺位
动物的法律权利
假学历的真问题
禁鞭令的开禁与安宁权
“电话吸费”谁之过?
科技利刃下的隐私权
刑法的愚人节
刑讯逼供中的角色扮演
律师的天堂与地狱
诉讼的游戏规则
司改杂谈
中国古代司法的另一面
法官压力与司法改革
法庭之上谁最大?
反思恢复性司法
个案请示制度的“熄灯号”
鸡肋:中国式陪审
谁来保护中国的“深喉”?
聂树斌案的制度反思
让审判回归审判
司法改革的软件与硬件
司法制度中的路径依赖
网络民意下的司法公正
宝岛司法掠影
尘封的检察制度史
制度与理念的悖论
法学情怀
法学何以成为科学?
法学研究的中国问题
变迁中的法学研究方法
法学院是怎样炼成的?
中国证据法学第一人
科学证据的迷雾
在法治的十字路口
法学经济分析的一扇窗
以小说讲授法庭科学
在语词与问题之间
证据理论的一个侧身
正义的阴影
法庭上的心理学家
在台大法学院听课
千万别来念法律?
法律的侧面
法律人的“职业综合征”
法律人的理想与现实
法律人应该读的十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