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刚读了这本动人且富有想象力的书讲述了一个有关琥珀的美丽的童话故事,介绍了有关琥珀的知识。
提到琥珀,也许你会记起电影《侏罗纪公园》里科学家用琥珀内的蚊子血培养出恐龙的故事,但张庆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画家特有的笔触,以娓娓道来的故事,向读者介绍了什么是琥珀、琥珀的形成、一般琥珀中可能见到的动植物等等,其中还蕴含着对科学孜孜不倦的追求精神。
在我的印象中,琥珀也就是一种被当成宝石的有机矿物,知道它的成因,以及化学组成等等,对其他的内容了解得并不多。直到有一天,一个叫“珍珠”的网友,不断地将一些琥珀中灵动剔透的昆虫照片放到化石网上希望得到鉴定。在这个过程中,她还向大家介绍琥珀鉴定识别的知识,到这时我才了解到原来琥珀还有那么多的知识、典故。这个名叫“珍珠”的网友就是张庆老师。随后张庆老师把越来越多的琥珀照片和知识放到化石网里,并且创作了越来越多的漂亮的插图,编织了美丽动人的故事。的确,把这些资料组织起来就是一本好书。
就像电影《侏罗纪公园》一样,也许本书中有些内容从科研角度讲还不够严谨,但瑕不掩瑜,它的影响力远超过一本教科书。
再来看看我们的科普工作,我们需要做的是如何提高大众的科学兴趣和科学素质,而不是引导大家去背几条专业术语。我们专业人员在从事科普工作时,常常犯的错误是:为了术语的严密性、专业性,不去或很少去研究考虑他的科普作品如何让大众读懂,并且能够喜欢。
张庆老师的《琥珀精灵》给出了一种新的形式,就像我们在化石网所做的实践,面向公众的科普工作需要公众来参与,来合作。就像琥珀和宝石的知识,并不只有科学象牙塔中的矿物成分、晶体结构等等,在大众心目中,它们应该有更多的知识、更多的故事l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王伟博士研究员
2008年11月
后记
琥珀缘起
小时候有过很多爱好,放学了不按时回家,在路边工地的石头堆里找啊找……我曾经捡到过水晶、愚人金。一次,同学捡到一块煤矿石,闪闪发亮的,现在还记忆犹新,真是非常羡慕。
大了,有儿子了,发现儿子也像我小时候一样爱捡东西,特别是捡石头。对捡来的石头有疑问找不到答案,我就替他拍成照片放到网上去问,问着问着接触到化石。前两年在化石网里第一次看见琥珀昆虫精美的图片,立刻为这些漂浮在树脂里的小虫子优美的姿态所吸引,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内含包裹物的琥珀真是神奇,令人充满幻想和疑惑。为着许多的疑惑,想着把它们拍清楚放上网好鉴定,就在拍摄上刻意地用功了。拍好它们一点也不容易,琥珀的包裹物无论是昆虫还是植物往往只有几毫米大小,经常拍得眼冒金星,拍坏是常事。后来技术好了,想法改变,拍摄琥珀变成乐趣。现在,还成了我摄影的主题之一。
琥珀与网络
关于琥珀的中文书实在是屈指可数。本书的部分关于琥珀的知识是通过网络与各地的专家、收藏家、爱好者不断交流中获得的。非常感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创办的化石网,我是在这个网站的BBS中通过与人讨论的学习形式成长起来的。之前,我对古生物学一窍不通。
通过化石网我认识了台湾著名的琥珀收藏家AMBERBOY黄忆人老师。虽然素未谋面,但AMBERBOY老师无私地为我拍摄的大部分琥珀给出鉴定意见,在这里非常感谢!
另外,感谢好友梁明明为本书第89页提供的琥珀标本。并感谢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研究员王伟老师、陈孝政老师、徐洪河老师为本书的知识部分作的矫正。
关于故事和画
《琥珀精灵》讲的是一个挺简单的故事精灵斗妖魔,王子救公主。关于琥珀本身就有许多故事和传说,我觉得是创作漫画的很好的题材。
将故事画给所有人,愿所有人都能感受到琥珀化石的美丽!
这些价值不菲的石头,在生活中不容易接触到,在我国的博物馆里能见到的也不多。就算是看见了拥有了,也不容易理解它。能把我的收藏拿出来和大家共享,是我的快乐!
故事里的姐姐和弟弟有着我和儿子的影子。在创作的过程中,我们一起打磨琥珀,一起讲故事,也一起琢磨过昆虫,一起画画儿。所以,本书的插图里相当一部分是儿子的手笔。
《琥珀精灵》的插图使用的是铅笔粉彩。选择铅笔是因为铅笔使用起来亲切、心随笔走,在我的印象中铅笔是古老、自由和简单的。粉彩其实没有,都是在电脑上画的。
现实中,我是个画画的老师,不是古生物讲解员。我倒是乐意当一回讲解员,不但自得其乐,而且乐在其中!
强庆